发布日期: 2016-10-06
更新日期: 1970-01-01
编辑:
浏览次数: 5014
标签:
冷湖镇西沼泽国家自然保护区
概述: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79年4月经福建省政府批准建立。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端,武夷山市、建阳市、光泽县和邵武市四县(市)交界处,总面积56527.3 公顷。该保护区全境南北长52公里,东西相距最宽处22公里,其中有 2.9万公顷原生性亚热带森林植被,是中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为96.3%,是闽江上游主要溪流的发源地。
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中亚热带原生性的天然常绿阔叶林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福建最长的地质断裂带及丰富多样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景观、福建闽江和江西赣江重要的水源保护地。
1992年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评估》确认为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保护区。
地质地貌: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武夷山,武夷山属闽西北隆起带中的邵武—建宁拗陷带,具有地势高,起伏大,多垭口的地貌特征,保护区内平均海拔1200m,最高处达2158m,最低处仅300m,相对高差达1858m,高差极为悬殊。河流侵蚀切割深度达500m ~1 000m,沟谷相间。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分为构造侵蚀中山地貌、构造侵蚀低中山地貌、构造侵蚀中低山地貌及构造侵蚀低山地貌4种类型。断裂地貌壮观,桐木关——大竹岚断裂,黄溪洲——皮坑口断裂,美罗湾断裂等延伸十几公里。
水文: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段是福建闽江水系与江西赣江水系的天然分水岭。保护区内沟壑纵横,溪流交错,各类溪流多达150余条。
气候: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特点。境内以黄岗山为主峰的海拔1800m以上的山峰有34座,在西北部构成一道天然屏障;冬季阻拦、削弱了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夏季抬升、截留了东南海洋季风,形成了该区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年平均气温8.5~18℃,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mm ~215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年平均雾日达120天。
土壤: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高峰黄岗山山顶自上而下,随着海拔高度的下降,生物、气候递变,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分别为山地草甸土带、黄壤带、黄红壤带、红壤带;海拔从高到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逐渐减少,土壤粘粒含量逐渐增加,砂粒含量相对减少。
植被: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20种,其中国家一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水松、钟萼木4种,二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金毛狗、白豆杉、香榧、金钱松、闽楠、花榈木、野大豆、水蕨等1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