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制度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3 编辑:zhangxiang 浏览次数: 11500

标签:

摘要: 南朝历宋、齐、梁、陈,前后约170年,北朝至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讼元386年)至北周静帝大定元年讼元581年),约200年。这时期学校教育总的特征和趋向是,南朝呈现出多样化,北朝表现为规范化。 (一)南朝教育制度的多样化 南朝宋建国60年间注意恢复和发展官学教育...

南朝历宋、齐、梁、陈,前后约170年,北朝至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讼元386年)至北周静帝大定元年讼元581年),约200年。这时期学校教育总的特征和趋向是,南朝呈现出多样化,北朝表现为规范化。

(一)南朝教育制度的多样化

南朝宋建国60年间注意恢复和发展官学教育,宋武帝有感于战争使学校荒废,曾于永初三年必元422年)下诏兴学。此事因武帝病故暂搁。文帝继位后,又提倡兴办官学,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她征召名儒雷次宗开儒学馆于京郊鸡笼山,聚徒传授儒学,有学生百人。第二年玄学、文学两馆的成立,标志着对魏晋以来审美教育社会化的现状从学校教育制度上予以正式承认,从而突破了汉以来学校教育制度的单一化(经学化)模式,开启了学校教育制度多样化的新时代,也是东汉时鸿都门学性质的学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复兴和发展。

(二)北朝教育制度的规范化

北朝的文教政策是尊奉儒经,兴学崇教。北魏道武帝初定中原,始建都邑,即“以经术为先”。他立太学,置五经博士,学生有千余人。天兴二年(公元399年)又增“国子学生员三千人”,可见规模相当宏大。天兴三年讼元400年)改太学为中书学。此后,又组织博士儒生撰《众文经》,以为太学教材。太武帝继位后,仍然推重儒教,征卢玄、高允等儒者任教太学,并征选全国有才学之士人学,还要求贵族子弟皆人太学。献文帝时对太学博士、助教、学生都有资格规定,选择生员“先尽高门,次及中等”,则反映了贵族阶级享有教育特权。献文帝时还根据属下建议,诏令开设乡学,对教官和学生的人数都有明文规定。孝文帝时还建“皇子之学”。太和二十年(496年),又下令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北魏官学设置也日臻完备。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百多年虽长久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但学校教育制度也在恢复、变化、发展着。官学教育虽处于时兴时废之状态,但在学制上却出现了多样化,为后世学制开了先端。社会思潮的激荡,学术思想的活跃,儒、道、佛、玄诸说并存,文、书、画、算诸艺竞发,史学、律学交互而生,都给这一时期的教育增添了瑰丽多姿的色彩。儒学作为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和官学系统的主要学习内容,又有效地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由不同地区不同特色的“南学”(约简)和“北学”(芜)的分化、对峙及相互影响,也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及汇合。这一切使之成为“继汉开唐”的新时代。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