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明朝人如何改造元代大都的宫廷区?

我国古代明朝人如何改造元代大都的宫廷区?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2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3286

标签:

摘要: 改造背景 主要措施 相关链接 改造背景 元人采取以宫为中心分区规划结构型式来规划大都城,但由于宫城逼近城南垣,宫前过于跼促,且祖社远离宫城与营国制度“左祖右社”之制的规划意图不符。主要官署散置宫之东、南,亦难与宫紧密结合,形成一套严谨的国家机器,加之皇...

改造背景

元人采取以宫为中心分区规划结构型式来规划大都城,但由于宫城逼近城南垣,宫前过于跼促,且祖社远离宫城与营国制度“左祖右社”之制的规划意图不符。主要官署散置宫之东、南,亦难与宫紧密结合,形成一套严谨的国家机器,加之皇城规划实以太液池为核心,有失以宫为主之宗旨。如此等等,纵然大都宫廷区规划亦具特色,但由于存这些缺憾,导致削弱了它在全盘规划结构中的控制力。

主要措施

明人有鉴于此,在总结元人经验教训的同时,吸取了明中都及明南京据营国制度传统所作之宫廷区规划探索,联系大都实际,采取如下一些主要措施,来改造元人建置之宫廷区,建立新的北京宫廷区。

第一,本营国制度择中立宫之制,展拓南城,以调整宫城的规划位置,使之得以处于全城最尊之中央方位,以突出宫城的核心地位。

第二,据营国制度“左祖右社”之制及宫廷区构成模式,调整宗庙和社稷的规划位置,与宫城前之外朝联成一体,构成宫前小区,以为宫城小区之前导,从而形成一个完备的宫廷区。

第三,改革旧皇城以太液池为规划核心的布局,将宫集中于宫城,以为皇城之核心。城内其他功能分区均环宫城罗列,以太液池作宫之别苑依附于宫西,而且又本营国制度“前朝后市”之制,别于宫城北门外置“后市”(宫市),以衬托宫城的主体地位。

第四,本营国制度“前朝后寝”之制,规划宫城的朝寝。前三殿为朝,后三殿作寝,再北则为后苑。规划更效法金中都,将宫分为中、东、西三路(宫),形成三宫并列,中为主,东、西为辅的规划格局,致整个宫城规划结构严谨,主次分明,井然有序。

第五,由于南城拓展,仿明中都及明南京之制,将主要文武官署布置在皇城广场左右两侧,形成中央主要官署区,与宫联成一体,以显示君主专制政体之特色。

第六,将宫城中轴线向南北延伸。

在南廓置天坛及山川坛,对称布列于轴线之东西两侧,而北则延及钟鼓楼。透过规划轴线之展延,藉以扩展宫廷区之规划意境,强化其作为城市中心区的气势。同时因突出中轴线的控制作用,也更提高了整个城市规划结构的整体性。

第七,为强化中心区的地位,规划对中轴线上之城市空间组织,也作了精心安排。自南至北,利用城楼、殿宇、山、楼等的高低错落,形成有节奏的起伏,丰富了中心轴线的空间构图韵律,也突出了中心区在城市空间组织中的主导作用。

从以上几项主要改造措施,即可看出明北京所建立的宏伟城市中心区——宫廷区的规划概貌。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