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加入世界数据中心的请示 ============================== 国家科委: 国际科联理事会(ICSU)下设两个数据机构,一个为CODATA,即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主要处理数理化及标准化方面数据, 中国于1984年参加此机构,其国家委员会设于中国科学院内,周光召院长兼任国家委员会主任; 另一个机构为WDC,即世界数据中心,成立于1957年,当时主要为了存储和传播国际地球物理年(IGY)的观测数据,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世界数据中心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包括天文、地球、环境和生物科学数据的重要数据存储、交换、处理的机构。 近年来,国际科联理事会世界数据中心专门委员会多次与我院联系,希望我国正式参加该中心的工作。 美国已建立世界数据中心A (WDC-A),办事机构设在美国科学院内;苏联建立 WDC-B,办事机构设在苏联科学院内。 中国科学院在1987年8月借参加第19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会议之机,应该中心邀请,派出代表与该中心做了初步接触。 今年,我院根据世界数据中心专门委员会的要求,邀请该委员会主席率领代表团(共4人)于1988年4月10日至29日访华, 与中国科学院进行了会谈,并分别参观考察了地质矿产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气象局、国家地震局、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有关单位, 对今后的数据合作和交流工作进行了探讨。 鉴于世界数据中心的工作对及时掌握国际研究动态和进展、提高研究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国在天文、地球和生物科学方面的数据工作正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以促进数据的存储、处理、分析和利用工作。 因此,经与地质矿产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气象局、国家地震局协商,建议我国正式加入世界数据中心的工作,具体意见如下: 1.根据世界数据中心的要求和我国的具体情况,设立世界数据中心 D(WDC-D),下设若干分中心。初步考虑设置: (1)海洋数据分中心,设在国家海洋局; (2)气象分中心,设在国家气象局; (3)地震数据分中心,设在国家地震局; (4)地质数据分中心,设在地质矿产部(地质矿产部原拟建立四个分中心,其中第1、2两个与WDC不对口,第4个与海洋分中心有重复, 经协商地质矿产部同意改为一个分中心); (5)资源环境数据分中心,设在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6)天文数据分中心,设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7)冰川数据分中心,设在中 国科学院冰川冻土研究所; (8)地球物理分中心,设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9)空间科学分中心,设在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今后,将根据需要,可增设其它分中心。 2.成立世界数据中心中国国家协调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主管副院长兼任委员会主任,由各部门、有关分中心主要负责人任委员组成。 其主要职能是协调、联络我国与世界数据中心的工作及与其它有关国际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为适应国际数据合作与交流,协调国内有关的数据工作,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的需要,委员会下设协调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院,为协调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处理日常事务,不另增编制,不另拨经费。 各分中心独立进行数据交换,自行负担有关费用。 各分中心原则上在各部门、各单位已有数据机构的基础上设立,经国家协调委员会研究后纳入WDC-D系列。 一个分中心可由几个机构组成,在内容上各有侧重。 以上意见妥否,请批示。 **附件:** 1.中国科学院“关于商请有关部委讨论加入世界数据中心的函”; 2.中国科协“关于加入世界数据中心的复函; 3.地质矿产部关于加入世界数据中心给中国科学院的复函; 4.国家海洋局“关于我国加入世界数据中心的复函”; 5.国家气象局“关于我国加入世界数据中心问题的复函”; 6.国家地震局“关于对我国加入世界数据中心问题的复函”。 中国科学院(章) 1988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