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C-D可再生资源与环境学科中心

1 机构

挂靠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地 址: 中国北京市安定门外大屯路917大楼

通 讯: 北京市9717信箱

邮 编: 100101

电 话 : 4917294 或 4917293

传 真: 4914230

电报挂号 : 北京市4844

中心主任 : 孙九林

孙九林 男 研究员 1937年8月出生,1964年8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鲸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室主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优秀专家。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应用、计算机应用、能源经济、资源信息科学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有多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科学技术进步奖,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国内外已发表论文50多篇,主编和参与主编及编写的专著有七部。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资源与农业发展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信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事、中国国土资源开发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兼职教授等。

可再生资源与环境学科中心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以下简称综考会)。综考会成立于1956年,它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重点研究自然资源的基本理论、新技术在自然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培训自然资源高级管理人才;同时承担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资源考察和综合研究方面的大型项目的组织和协调。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双重领导。

从1956年开始,综考会已成功地组织了30多个多学科的资源考察队,全国有700多个科研、高校、管理等机构的近万名专家学者参加,遍布全国除台溥以外的所有省区。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如土地、水、气候、生物、能源以及自然环境和灾害等方面的数据,特别是中国边远地区的资源和环境的第一手资料,掌握了资源分布规律和环境特征,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对策和措施,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大型科学考察研究,培养了一批高级研究人才,为在中国边远地区建立科研机构做出了贡献。

几十年来,通过综合考察研究,出版了一系列的考察研究报告和专著,如有关新疆、内蒙古、黑龙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南方山地等地区的论著,它们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基本特征、分布和开发利用中的问题以及若干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我国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宝贵财富。

在国家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综考会又组织了5个地区性大型资源科学考察队,对我国几个重点地区开展了多学科的综合考察研究,如新疆考察队、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开发考察队、西南地区资源开发考察队、中国亚热带东部地区考察队、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同时完成了全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和草地资源图的编制。

从70年代开始,综考会就特别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和资源综合考察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如遥感技术、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计算机辅助制图、专家系统等等。到目前为止,在大量资源和环境科学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20多个全国性、区域性和专题性的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并向全社会提供服务,如中国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决策信息系统,中国国情数据库系统,中囯资源文献数据库,中国土地资源数据库,中国草地资源数据库,黄土高原国土资源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西南地区国土资源数据库,河南洛阳地区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新疆自治区国土资源数据库系统等。

近年来,与资源和环境有关的组织或研究机构陆续的挂靠在综考会,如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中心;中国科学院-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资源与农业发展综合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等都挂靠在综考会。

从90年代开始,综考会着重三个层次的研究活动,即:

  • 国家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宏观动态监测与综合研究;

  • 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规划与监测研究;

  • 典型地区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定位观测研究。

2 数据状况

(1)数据类型:数值数据、图形数据、图象数据、文字资料、遥感资料。

(2)数据内容:本中心的数据牵涉到的内容非常广泛,有自然资源、环境、社会经 济、人口等,包括:

  • 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野生动物资 源、野生植物资源、能源资源、海岸带及部分海洋资源等。
  • 非再生资源:金属矿产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能源矿产资源。

  • 地理背景数据:地形、地貌、交通、水系、居民地、行政区界。

  • 环境:全国环境地理背景值、环境污染、环境恶化、环境整治、自然灾害、土地 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

  • 社会经济:人口、工业经济、农业经济、交通运输、建筑业、邮电通讯。

  • 世界数据:主要国家的国情数据、资源数据、环境数据。

  • 数据源:长期科学考察积累的数据;各类地图信息通过选择采集的数据;遥感获取的资源环境信息数据;各类统计资料;通过各种方式从国内外有关机构交换所获得的资料数据。

已经选择进入数据库或文献库的数据资料都是经过反复校对核实的,在输入计算机 时又采取软件校对查错的办法进行验证,力图让已进入计算机的数据可靠,因此,数据是基本可信和可用的。

目前数值数据约有300万个,而图形采集管理的数据近千万个,文献资料约1.5万条;由于资源环境数据是一个系统积累的过程,所以每年进行新数据的采集、存储、增加新数据并保留旧数据,社会经济资料是每年要进行补充完善系统数据。所以通常资源环 境数据全面更新的周期为3—5年,而社会统计资料是每年更新一次。

3 数据存储

  • 数据存储方式:磁盘、磁带、光盘

  • 数据交换介质:5.25英寸软磁盘,3.5英寸软磁盘、磁带(密度6250),光盘,打印报表,数据手册,文字报表等。

4 技术装备

本中心利用挂靠单位的计算机等软硬件和外围设备进行数据管理和交换工作,其设 备有:

  • 计算机系统:Micro VAX Ⅱ,1台。

  • 工作站系统:Tekfronix,1 台;Sun 2,3 台;Sun1O,2 台;DEC5133,2台;Sun classic 10台。

  • 外围备设系统:KENNEDY磁带机,3台;Calcomp绘图机,1台;KURTA数字化仪,3台;静电绘图机,1台;激光打印机,1台。

  • 软件系统:ORACLE及RDB数据库系统;ARC/INFO和System 9及I1wis地理信息系统GKS;PCI及EDARS图象处理系统;各神高级语言。

  • 微机系统:20台PC机。

5 数据管理与使用

本学科数据管理分数据采集建库与提供服务两个方面,由建库人员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库软件开发建库;、已建成的库交给数据信息服务组,专门提供给国内、外交流和使用。自建立学科中心以来,已接待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名科学家的访问、考察。、向国内外有关组织和科学家提供了100多万份数据。国外机构有WDC-A,WDC-C1和C2及联合国粮食计划署驻华办事处等;国内有科学研究机构、各部委等。

6 科研活动

(1) 日常的业务活劫

  • 从事广泛的资源与环境的数据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和储存;

  • 开展国际间的数据信息的交流;

  • 向国内所有部门提供资源与环境方面数据服务;

  • 培训资源环境方面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应用人才,并培养研究生。

(2) 研究活动

  • 研究资源环境数据信息的分类体系与编码;

  • 研究资源环境信息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 建立区域性和全国性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 研究多种信息源复合、匹配、采集的理论和方法;

  • 研究资源环境动态监测的理论和方法。

(3) 参与国际和国内重大科研活动

  • 中心的数据已被国际地图生物图研究计划所采用;

  • 中心与全球资源环境监测系统建立了友好的联系;

  • 中心已有的数据系统支持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研究项目;

  • 中心已有的数据项目直接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服务。

  • 中心与国际上的有关科研机构开展了合作研究,如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等。

7 发展设想

  • 建立和完善中国资源环境数据管理系统,尤其是要发展开发应用模型系统,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全球变化提供决策分析;

  • 积极利用遥感信息源开展资源环境的动态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研究;

  • 进一步发展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和扩大范围,投入全球变化的研究;

  • 在国内积极联合资源与环境学科领域的单位支持有条件的省区成立资源环境学科分中心,形成中国资源环境学科网络,从而支持中国资源环境的重大问题研究;

  • 积极参与国内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活动;

  • 发展资源环境科学数据管理中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如规范标准编码;

  • 逐步本中心发展为国家级资源与环境数据管理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