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隆德、西吉、海原蒯泾源五县交界处,面靦 26667 hm2。1982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枇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水源涵养肺及野生动物。
六盘山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最高处海拔3000m。这里是多神幢物区系成分的交会地,为宁夏境内値物祌类最多的地区。高等纏物有788祌,高等动物有200多神,其中豹等为国家保护动物。该区雨量丰富、气候湿润、艟被霪盖率高,是泾词、清水河的发源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质地貌:
六盘山是中国大陆上最年轻的山脉之一,一般认为它的主要褶皱造山时期发生于上新世或更新世早期。其南端延伸到甘肃、陕西境内,称为陇山。六盘山的主体部分在宁夏境内,海拔2100〜2942m,耸立于宁南黄土高原之中,南北长130km,东西宽10~30km,山地面积1408km<sup>2</sup> ,约占宁夏总面积的2.7%。
六盘山是阶梯状断块山地,由两列近于南北向的平行山脉构成。西列为六盘山主体,又名大关山,海拔多在2500m之上。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m,次峰六盘山,海拔2928m。山体狭窄,宽仅5〜10km,山顶平缓,峰岭浑圆,坡势陡峻。东列较低,又名小关山,长约70km,宽约
10km,海拔多在2000~2400m。大关山和小关山之间是一个宽约5km的新生代断陷盆地。六盘山还可划分为南、北两段,南高北低,差异明显。北段北起寺口子,南止和尚铺,长约70km,海拔多在2000~2500m,植被稀疏,基本上无成片森林。南段北起和尚铺,南至泾源县南界,长约60km,海拔多在2500~2900m,山势宏伟,雨量较多,植被茂密,是六盘山森林的主要分布区,也是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
六盘山处于华北地台与祁连山地之间的一个过渡带。晚白垩世时,这里曾强烈下沉,形成一个内陆湖,接受了巨厚沉积,发育了典型的白垩系地层,总厚达3000~4000m,自下而上可分为连续沉积的5个组,即三桥组、和尚铺组、李洼峡组、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各组中均含有丰富的动物、植物化石,对研究六盘山的形成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晚期燕山运动使六盘山形成紧密的复式褶皱,隆起更高。后经剥蚀,又在边缘拗陷中堆积了厚达2700m的第三系陆相红层。上新世晚期喜马拉雅运动使六盘山再度隆起,形成开阔的褶皱,西侧伴有逆冲断层,最终奠定了六盘山今日的巍峨山势。而今六盘山仍处于持续的上升状态。
水文:
本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内水资源最充沛的地区。全保护区共有水资源2.53X108m<sup>3</sup> ,平均径流深205mm,其中东侧泾河部分为215mm,西侧葫芦河部分为158mm。
降水是本区水资源的惟一补给来源,这就决定了本区水资源的分布与降水的地区分布相适应。以二龙河林场到西峡林场为中心,年径流深大于300mm,年产水量达3X105m<sup>3</sup> /km<sup>2</sup> 以上,大致与年降水量750mm相对应。由此高中心分别向北、东、西三侧递减,其中向北递减较慢。到保护区边缘,径流深约100mm,年产水量105m3/km<sup>2</sup> 。
就时间分配而言,受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的影响,径流量年内分配的季节性较为明显。径流量最大的4个月为7~10月份,占全年径流总量的53%~64%。
区内水面蒸发量在750〜900_,是宁夏境内水面蒸发量最少的地方,其数量随高程的增高而减少。陆面蒸发量在500mm左右,地势较高、植被较好的林区,在450mm左右。
本区地下水属山地基岩浅藏带水,总量为1.42X108m<sup>3</sup> ,占水资源总量的56%。地下水出露地表,使保护区内泉眼广布。如素有“宁南小江南”之称的泾源县境内的六盘山,百泉汇流,冷潭叠现,林木繁茂,瀑布飞泻,造就了著名风景胜地老龙潭。
气候:
六盘山地处东亚季风区边缘,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干冷的蒙古高压控制,形成四 季分明,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的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升 温快,秋季降温速。
本区日照时数全年为2 100〜2400 h。以夏季最多,秋季最少,最少月出现在9月份,最多时期出现在5~6月份。
各界限温度的日照时数为:>0 I:时期的日照时数为1240〜1 420 h,占全年日照时数的 51 %〜64 % ;> 10 X:时期的日照时数为280〜840 h,仅占全年的12 % ~ 38 %。由此可见,本区 活跃生长期极为短暂,可以利用的日照时数也是有限的。
气温的时空变化:本区年平均气温在0.6〜6.01C,随着山地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从季节变化来看,这里春季回暖快而不稳定,夏季短而凉爽,秋季降温早而快,冬季长而寒 冷,寒暑变化不是十分剧烈。
本区年降水量550〜820mm,大部分地区在600mm以上,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降水最多的 地方。这里年最大降水量1 173.8 mm,年最小降水量419.4 mm。受地形、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及时间分配均不均匀。
地区分布:本区降水主要来源于东南季风,因此位于迎风坡的东坡降水量比西坡多,南 段比北段多降水量的这种不均匀分布.导致了植被类型的相应分异。
除有明显的水平差异外,本区降水量还有显著的垂直差异。在东坡海拔2100〜2 600 m — 带出现一个最大降水带,年降水量可达820 mm左右。在此高度之下,降水量随地势增高而增 多;在此高度之上,降水量则随地势增高而减少。
时间分配:六盘山处于东南季风影响的边缘,每年夏、秋季节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 弱、盛衰决定保护区内雨季来临的迟早,从而决定了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据多年观测,本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以秋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41 % ~48 % ; 其次是夏季,占37% ~43% ;冬季最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2% ~6% ;春季则占9%〜13%。
本区年平均风速为1.9~6.5 m/s,受海拔高度和山脉走向影响,各地有所差异。从垂直方 向看,随海拔高度的增高,风速增大,到山顶部,因受高空气流影响,同时阻力减少,风速达到最 高值。就东西坡而言,东坡风速大于西坡,东坡年平均风速为1.9~3.1m/s,西坡则为 1.9~2.2 m/s0
本区风向以偏南风为主,如六盘山顶部全年以西南风为主,东坡以东南风频率最大,西坡 隆德一带则全年以东南风为主。
大风日数以六盘山顶部最多,全年平均为145 d。一年中,又以3月份最多,达16.2d,6月 份最少,为8〜9 d。东坡泾源全年共有大风日数28.6山最多出现在3〜4月份,月均4.5d;最 少是7月份,为0.7d。西坡隆德是区内大风日数最少的地区,全年共2.4d。最多出现在4月份,最少出现在11月份。11月份20年来未出现过大风天气。
土壤:
六盘山林区可划分为6个土壤类型:亚高山草甸土、灰褐土、新积土、红土、潮土和粗骨土。
植被:
到2009年,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23科382属1000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资源植物150种;主要树种有白桦、山杨、辽东栎以及青榨槭、白蜡等,下木有榛子、枸子、胡枝子、丁香蔷薇等;灌木林广泛分布于阳坡,主要有山楂、忍冬、山桃、榛子、蔷薇等。
社会经济:
本区分布在沿山12个乡,93个村庄,是3族聚居的地区。这里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50%以上。当地人民以农为生,但由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粮食生产水平和人均收入均较低。居民历来依山靠山,从事砍伐、放牧、开垦、挖药,尤以割竹子、搞编织为主要副业,大量的生活用柴也取自于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