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增加丘陵和山地地区描述高差起伏的视觉效果,制图工作者成功地运用了一种“阴影立体法”即地貌晕渲法。用这种技术绘制的图件看起来很动人,但费用太高,晕渲法的质量和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图工作者的主观意识和技巧。 数字地形图投入生产并加以应用后,地貌晕渲便能自动、...
为了增加丘陵和山地地区描述高差起伏的视觉效果,制图工作者成功地运用了一种“阴影立体法”即地貌晕渲法。用这种技术绘制的图件看起来很动人,但费用太高,晕渲法的质量和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图工作者的主观意识和技巧。 数字地形图投入生产并加以应用后,地貌晕渲便能自动、精确地实现。自动晕渲的原理是基于“地面在人们 眼里是什么样子,用何种理想的材料来制作,以什么方向为光源照明方向”等的考虑。制图输出时如果用灰度级和连续色调技术表示明暗程度,得到的成果看起来与航片十分相似。
实际上,从高程矩阵中自动生成的地貌晕渲图与航片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第一,晕渲图不包括任何地面覆盖信息,仅仅是数字化的地表起伏显示;
第二,光源一般确定为西北45度方向,航片的阴影主要随太阳高度角变化;
第三,晕渲图通常都经过了平滑和综合处理,因而没有航片上显示出的丰富的地形细节。
自动地貌晕渲图的计算非常简单,首先是根据DEM数据计算坡度和坡向。然后将坡向数据与光源方向比较,面向光源的斜坡得到浅色调灰度值,反方向的得到深色调灰度值,两者之间得到中间灰度值。灰度值的大小则按坡度进一步确定。 计算晕渲图的主要研究集中于坡面反射率的定量描述,由于计算反射率的公式都较复杂,因此,将坡度和坡向转换成反射量,常用建立查找表的方法来解决,使计算和处理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