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的误差类型


发布日期: 2017-06-06 02:48:14 UTC

标签: 空间数据   

1.源误差

源误差是指数据采集和录人中产生的误差,包括:

(1)遥感数据:摄影平台、传感器的结构及稳定性、分辨率等。

(2)测量数据:人差(对中误差、读数误差等)、 仪差(仪器不完善、缺乏校验、未做改正等)、环境(气候、信号干扰等)。

(3)属性数据:数据的录人、数据库的操作等。

(4)GPS数据:信号的精度、接收机精度、定位方法、处理箅法等。

(5)地图:控制点精度,编绘、淸绘、制图综合等的精度。

(6)地图数字化精度:纸张变形、数字化仪精度、操作员的技能等。

2.处理误差

处理误差是指GIS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时产生的误差, 如在下列处理中产生的误差:

(1)几何纠正。几何纠正所用控制点的精度、 纠正的数学模型精度是产生这类误差的主要原因。

(2)坐标变换。控制点的布局、精度、 转换的数学模型是产生这类误差的主要原因。

(3)几何数据的编辑。在编辑过程中, 节点、线的移动,交点的增加删除移动等都会产生编辑误差。

(4)属性数据的编辑。属性取值的合理性是主要误差产生原因。

(5)空间分析,如多边形叠置等。 叠加算法的自动取舍、误差容限的给定是主要原因。

(6)图形化简,如数据压缩。压缩算法是主要原因。

(7)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格式转换会丢失数据信息, 如拓扑关系信息属性信息等。

(8)计算机截断误差。与算法规则有关。

(9)空间内插。与内插的算法有关, 与数据点的分布有关。

(10)矢量栅格数据的相互转换。与算法有关, 与二值化和细线化有关。二值化和细线化会影响线的中心位置的确定。 栅格分辨率也是影响因素。

3.传播误差

传播误差是指对有误差的数据,经过模型处理, GIS产品存在着误差。误差传播在GIS中可归结为三种方式:

(1)代数关系下的误差传播:指对有误差的数据进行代数运算后, 所得结果的误差。

(2)逻辑关系下的误差传播:指在GIS中对数据进行逻辑交、 并等运算所引起的误差传播,如叠置分析时的误差传播。

(3)推理关系下的误差传播:指不精确推理所造成的误差。


本文链接: 空间数据的误差类型
版权所有: 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