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编程是一种熟练工种,也有人把编程说成是艺术创作。 这两种意见争论比较激烈。
我们换个工种来看,石匠应该是熟练工种,属于工人, 更和艺术似乎沾不上边。但正是这些石匠,给我们留下多少文物古迹, 如乐山大佛、莫高窟等等。应该说这些石匠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文化财产。 现代软件工业已具相当规模,很多软件的完成需要的是大兵团作战。 一名普通程序员接受编写某一模块的任务后,往往只是写代码, 发挥的余地很小。在大项目中,很多程序员只能了解到和 自己所编模块相关的很局部的细节,另外还受到开发环境的限制, 真的很难体会到自己在从事"艺术"创造, 更多的时候是感到自己在从事重体力劳动。 有的时候还担心自己苦苦参与的这个项目究竟有没有意义, 是不是在同类产品中有竞争力,会不会开发出来以后就因为硬件的发展, 操作系统的换代而过时……
很多人认为编程的工作和石匠比较相似,有技术活,更多的是体力活。 不管怎么说,写出一个好软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两种想法都有片面性, 编程应该说两种属性都有。编程不仅仅是技术,也还是艺术。 编程是技术活,才有可能大规模进行,才会有软件工程和软件工厂。 也正是编程是艺术,才会有如此多的好产品,让大家如痴如醉。
程序员活在自己想象的王国里。
很多人刚刚接触电脑就发现电脑的妙处,电脑远没有人那么复杂。 如果程序写得好,就可以和电脑处好关系, 就可以指挥电脑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个时候自己是十足的主宰。 每每程序员坐在电脑面前,就是在自己王国里巡行, 这样的日子简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电脑里的世界很大, 编程人是活在自己想象的王国里,可以想象到电脑里细微到每一个字节。
有的人学习编程技术,是把高级程序员做为追求的目标, 甚至是终身的奋斗目标。后来参与了真正的商品化软件开发后, 反而困惑了,茫然了。
一个人只要有韧性和灵性,有机会接触并学习电脑的编程技术, 就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程序员。刚开始写程序,这时候学得多的人写的好, 到了后来,大家都上了一个层次,谁写的好只取决于这个人是否细心、 有韧性、有灵性。掌握多一点或少一点,很快就能补上。 成为一个高级程序员并不是件困难的事。
儿时,高级程序员曾是很多人的目标,大多希望技术能得到别人的承认。 后来发现无论多么高级的程序员都没用,关键自己是否能被社会承认, 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成为高级程序员绝对不是追求的目标。
不少人认为程序员最多干到三十五岁就可以收山换环境了, 脑子也差不多该歇歇了,体力也不支了。 并认为写程序是年轻人的事情,到了一定岁数, 估计没什么人再当程序员了。
当有一点本事的时候,大多数人觉得编程辛苦, 也想三十岁后从事其它工作。当年长一点后就发现自己曾经的无知。 编程不仅仅是爱好,也可成为一辈子的工作。 只有全身心地投入,程序才会有感觉。
写程序的活特别费脑子,也特别累, 用一生来编程序是一件既容易又困难的事。如果碌碌无为, 为交差写点程序,这样的日子碌碌无为。但如果想全身心地写程序, 写十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对电脑的时候,立刻顿悟: 写程序还是自己最擅长的事,也是最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