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者 :
单位 :
地址 :
电话 :
邮箱 :
编者按:9月15日至9月18日,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组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兴安盟、呼伦贝尔市进行了考察。先后考察了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境内的东包小流域、乌兰哈达镇境内的簸萁山小流域,科尔沁右翼前旗额尔格图镇境内的太平小流域、大石寨镇境内的乌布林和套海小流域、索伦镇境内的联发山坡原始植被(柞木林),新巴尔虎左旗诺门汗布日德苏木、鄂温克族自治旗阿尔山诺尔苏木,牙克石市免渡河镇南山小流域和博克图镇东沟小流域,扎兰屯市铁东办事处的东山小流域、高台子镇徐地营子小流域,针对呼伦贝尔草原垦殖引起的沙丘活化、呼伦贝尔草原草库仑及载畜等情况进行了考察。同时还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位于扎兰屯市孙家沟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监测站进行了实地考察。9月18日上午,考察组在扎兰屯市召开了一次有广泛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现将内蒙古黑土区的自然情况、水土流失情况、治理等情况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黑土区的自然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的黑土主要分布于自治区东北部的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地理位置为东经115°13′~126°04′、北纬44°14′~52°44′,地貌类型包括高原、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海拔高度150~1800m,总面积为31.30×104km2,其中典型黑土区面积为10.40×104km2。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短暂,冬季严寒而漫长。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气温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年平均气温在-5~6℃,平均降水量300~600mm。
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包括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林地及山前冲洪积扇平原农业区三部分,冬春季节受蒙古高压控制,气流交换强烈,风频大、风力强,该区成为东北平原重要的生态屏障。如不进行生态恢复和保护,沙尘暴和水土流失带来的洪泛必将加剧,对松嫩平原的生态环境必将造成严重影响。由于自然因素和长期以来人口增加导致的过度垦殖、超载放牧、乱砍乱樵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大面积草场退化、沙化、牧草种类减少,牧草高度降低;森林砍伐后的坡耕地、林迹地水土流失速度发展惊人,坡面侵蚀及沟蚀均很严重,对土地生产力和粮食生产的影响很大,对交通、通讯设施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东北黑土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7.59×104km2,占黑土区总面积的27%,其中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有9.55×104km2。虽然近些年来开展了大面积的水土保持工作,但是水土流失仍然处于发展之中。水土流失严重危及区域生态与环境安全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内蒙古自治区从1956年以后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涌现出一批治理典型。从1990年之后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明显加快。在治理形式上由原来的单项治理、分散治理变为以小流域为单元,从坡面到沟壑,从支沟到干沟,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开发,针对不同的土壤侵蚀类型、地形地貌类型及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地配置各项治理措施,同时要做到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耕作措施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各项治理措施的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在治理水土流失体制上由原来的行业治理转变为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大户治理、专业队治理及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等,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治理水土流失。到2000年底,全区累计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4×106 hm2。其中,修筑基本农田1.04×106 hm2、营造水土保持林4.67×106 hm2、人工种草1.03×106 hm2、兴建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248座。2001年~2003年完成治理面积1.65×106 hm2。其中基本农田1.78×105 hm2,水保林1.06×106 hm2,人工种草4.15×105 hm2,实施预防修复面积2.6×106 hm2。2004~2005年,每年完成治理面积4.33×105 hm2,实施预防修复面积1.30×106 hm2。这些工程和生物措施有效地拦截了径流和泥沙,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促进了水土流失治理区的经济的发展,农牧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提高了当地农牧民的生活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治理水土流失主要采取的是综合防治措施,例如:大兴安岭南段东坡兴安盟近5年来实施的荒山治理,主要的措施包括:挖水平坑、植树[树种主要包括樟子松、榆树、柠条、杏树])、坡耕地治理措施是顺坡垄改横坡垄、慢坡地冲蚀沟及其治理采用谷坊和沟头防治措施、流域退耕还草、禁牧;大兴安岭南段东坡科右前旗近10年来实施的荒山治理流域,治理措施为挖水平坑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牙克石市免渡河镇南山小流域,主要治理的水土流失是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其近10年发展的侵蚀沟;博克图镇东沟小流域主要的水土流失是林地砍伐后的侵蚀沟、坡面水土流失治理的水平沟及结合生物措施),扎兰屯市铁东办事处的东山小流域主要是森林砍伐后的荒山及侵蚀沟治理,主要措施是挖水平坑与栽植樟子松、修筑谷坊;高台子镇徐地营子小流域主要针对的是坡耕地水土流失形成的侵蚀沟的治理。
在部分地区依靠的是自然修复能力,对各项目区的现有天然林、人工林及草地进行全面保护,进行封山育林育草。对现有的疏林地进行有计划的补植改造和保护,提高林草覆盖率,增强保水保土和抗蚀能力,防止疏林地水土流失。在荒山荒地合理布设治沟工程和坡面截流工程,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增加植被覆盖率。在漫川漫岗区,由于垦殖指数高,地面林草植被率低,应以坡耕地治理为重点。主要措施是:顺坡垄改水平垄、修建植物地埂、坡式梯田和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营造农田防护林,促进退耕和大面积封育保护。
在丘陵沟壑区,主要是在坡面综合治理的基础上以沟道治理为重点,采取恢复植被、拦蓄地表径流、修筑沟道工程、建设基本农田等综合措施,建立完整的沟壑防护体系。控制两岸的冲刷和侵蚀沟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保护黑土地的目的。在风蚀区,主要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建设基本草场,发展高效农牧业,为草原保护和大面积植被恢复创造条件。
坡耕地的治理主要措施是顺坡垄改水平垄、修建植物地埂、坡式梯田和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坡式梯田在5Ο以上坡耕地进行修筑,坡顶设有拦蓄工程,梯田集中连片。田埂利用经济灌木及优质牧草进行护埂栽培。兴安盟扎赉特旗的二龙山小流域坡耕地的治理模式就是这种修筑梯田,坡顶设有拦蓄工程,坡下侵蚀沟修筑了谷坊。
荒山荒坡的治理主要采用挖水平坑、造林、种草结合,水平坑主要目的是拦蓄坡面径流,同时也是坡面造林的整地措施,根据不同的坡度水平坑布设密度30~35个/亩。水平坑的规格为长×宽×深为2m×1m×0.8m,水平坑等高环山,呈“品”字形排列,水平坑挖出的表土置于坑的上方,留做植物回填土,坑上种植灌木等植物,有的地方也挖小坑,主要是根据坡面径流情况而定,但必须能够拦住坡面径流。水平坑内造林主要提倡种植针叶树种和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灌木,土层厚度小于5cm或者基岩裸露的山顶部原则上不布设水平坑。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东包小流域的治理主要采取的就是这种挖水平坑、造林、种草相结合的治理措施。
沟壑的治理主要采用沟头防护、谷坊措施,沟头防护工程主要考虑能够真正做到工程稳定,沟头不再溯源前进。谷坊必须建设在有坡面工程的沟道内,严格遵循先治坡后治沟的治理原则,确保谷坊的安全。谷坊主要以石谷坊为主,生物谷坊布设在石谷坊的末端或石谷坊的中间。
作者: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 北京师范大学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