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C中国国家协调委员会关于WDC-D以来的工作总结*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们:

WDC-D是1988年8月,中国科学院在与地质矿产部、国家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国家地震局等有关部门充分协商并经国家科委、中国科协正式批准后,由孙鸿烈教授代表我国向国际科联理事会(ICSU)世界数据中心专门委员会递交了正式申请 并经国际科联理事会世界数据中心专门委员会讨论通过后,于1989年1月正式成立的。

现将WDC-D自成立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在此做一简要汇报,请予审议。

1 数据工作方面

1.1数据性质与来源

各学科中心根据国内外科技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各学科领域分别完善或建立了若干子库,采集、存储一系列观测、探测数据、图形和图象数据。这些科学数据主要来源于:野外观测站网测量、试验和考察数据;室内各类试验数据;航天及航空遥感数据;以及国内外购买和交换的数据。

1.2 数据存储的主要方式

WDC-D目前数据存储的主要方式是出版物;近些年来的数据主要为磁带、磁盘 或缩微胶片;更早一些数据大部分仍是原始数据,正在逐步处理成磁带或磁盘形式。各学科中心应用各自所拥有的不同型号的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积极开展存储和处理、查询、检索、数据更新、输出和数据开发工作。为了满足数据交换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各中心采用了WDC的标准格式进行数据存储,并对许多内容做了数据标准格式转换。

1.3 数据的使用、服务和交换情况

各部门原有的工作基础,使WDC-D各学科中心工作的起点较高。尤其海洋、地震、气象等学科中心,原有较完整的网络系统和长期运行积累,使他们的工作在WDC系统中又创新的局面。几年来在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下,各学科中心所拥有的涉及范围广、存储量大的数据,已经为国内外数以千计的用户服务,其中:

WDC-D海洋学科中心向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多个用户交换了近2000多个软盘、磁盘和许多出版物及复制品。

WDC-D地震学科中心向4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用户以及WDC系统交换了大量的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数据、磁观测数据以及历史地震资料;并通过交换获取许多宝贵的地震、地磁以及其他地球物理数据。

WDC-D气象学科中心除通信线路上实时传输的气象电报和数值产品外,还向52个用户提供非实时气象数据,向160个用户发行了近14000册的出版物。

WDC-D天文学科中心己经向30多个国家和地区130多个用户提供《太阳地球物理资料》。

WDC-D冰川冻土学科中心除对WDC-A、B、C交换数据外,同时向一些国家的有关机构提供中国冰川编目和部分地区的积雪资料。

WDC-D空间学科中心除向国内有关单位提供数据外,1991年1月开始通过世界警报中心中国中心每日提供宇宙线资料。

WDC-D地球物理中心除向WDC-A、B、C2提供数据和为国内用户提供服务外,每天向世界警报局美国区域警报中心发布地磁K指数及预报。

WDC-D地质学科中心主要是存储基本地质学数据,目前主要面向国内一些单位服务。

WDC-D可再生资源与环境学科中心接待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人的访问、考察,向国内外有关组织和科学家提供100多万个数据。

除上述活动外,WDC-D已经开始进行一些专门性的服务并参与一些全球性研究计划的部分工作,如根据用户要求提供地震趋势分析产品、天气预报和气候分析产品、太阳活动状况及活动预报、文献数据检索和应用软件以及一些咨询性服务;又如为阿尔及利亚进行地震数据处理,为印度、朝鲜的一些研究工作提供地震数据产品等。与此同时,WDC-D可再生资源与环境学科中心正与我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配合制定了行动计划、WDC-D冰川冻土学科中心从1990年开始了与前苏联“沿东经90° —叶尼塞子 午线”的合作计划等。

2国内外的主要活动

2.1国内工作及活动

2.1.1召开了世界数据中心中国国家委员会第一次和第f次会议

第一次会议于1989年1月31举行。本次会议也是世界数据中心中国中心成立大会。会议简要地报告了世界数据中心的情况及世界数据中心中国中心成立的经过;讨论审议了世界数据中心中国国家协调委员会工作章程、以及世界数据中心中国中心1989年工作纲要和WDC-D与WDC-A合作协议讨论稿等有关的问题。

第二次会议于1989年8月30日举行,会议主要通报了有关WDC-D建设进展的 情况,并发放了各学科中心的印章和名牌。

2.1.2 编辑、印发了《数据目录与中国中心简介》(英文)

按照世界数据中心的惯例,数据目录多是由各个学科中心分别编印或由WDC系统各个国家相同学科中心共同编印。考虑经费及已有数据目录有限的因素,除海洋学科中心单独编印外,其他学科中心均由协调办公室统一编印。它已经为WDC-D与WDC系统各学科中心之间、以及WDC-D与各国科学家之间的数据交流创造了条件,并在向国内外有关单位、组织和科学家宣传WDC-D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1.3支持上海佘山地磁台珍贵历史资料的抢救工作

地球物理学科中心保存的上海佘山地磁台从19世纪到解放前的观测资料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由于年代久远,损毁变质严重,急待修复,为国内外科学家所关注。为此,协调办公室积极协助地球物理学科中心的工作,取得了中国科学院的专项支持和 WDC的关心及资助。目前,修复抢救工作正在进行,部分资料已得到修复。

2.1.4 组织各学科中心之间的相互观摩和交流

WDC-D系统内部各学科中心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相互之间存在差距,组织各学科中心之间的参观交流是必要的。为此,先后组织了对气象、地震、海洋和再生资源与 环境等学科中心的参观与交流,这一交流活动得到了各学科中心的积极支持,它不仅增进了 WDC-D各学科中心的相互了解,同时为相互之间的学习和提高创造了条件。

2.1.5 组织“八五”重点项目的立项与实施

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五个学科中心(天文、空间、地球物理、冰川冻土、可再生资源与环境)与WDC-D的另外四个学科中心相比,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为了加强这五个学科中心的工作,提高这五个学科中心在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服务、交换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协调办公室组织,并经专家论证,使“WDC-D数据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列为中国科学院“八五”重点科研项目并已付于实施。

2.1.6召开WDC-D工作会议

根据工作需要,协调办公室已召开了由各学科中心负责人和联络员参加的多次工作会议。最近于1992年12月21日和1993年3月1日召开了两次工作会议,交流了工作,并就向国家申请专项、出版《WDC-D与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一书和93年工作设想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2.1.7 举办“信息系统及其设计与管理”讲习班

为了提高WDC-D各学科中心人员的技术水平,协调办公室在可再生资源与环境学科中心的协助下,举办了“信息系统及其设计与管理”讲习班。讲习班聘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讲课。讲习班不仅使学员学习了数据信息系统管理的理论和应用以及一些先进数据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对国内外有关的数据信息机构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为国内外同行之间的经验交流提供了机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8日常工作

包括每年向ICSU-WDC专门委员会进行年度汇报,及时向各学科中心通报情况,国内外信息的沟通,有关资料的分发转送等。

2.2国际活动方面

组织了 WDC-D系统各学科中心与其他WDC系统人员的互访:

(1)1990年5月,组织了以叶笃正教授为首的WDC-D代表团访问了美国WDC-A。代表团访美期间先后访问了WDC-A的八个学科中心和协调办公室。了解了WDC-A的组织情况、数据管理和技术状态及其快速而有效的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访问中与WDC-A各学科中心分别交换意见,在WDC-D提出的书面合作建议的基础上,双方就具体合作的内容,包括数据交换、抢救数据、电讯联系和互访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商讨。WDC-A还向代表团赠送了两个数据光盘。

(2)1990年10月份,组织了以孙鸿烈教授为首的WDC-D代表团访问了前苏联WDC-B。代表团访问了前苏联WDC-B所属的日地物理、固体地球物理、水文气象、海洋地质及地球物理中心、以及为WDC-B提供数据的一些单位,包括列宁格勒大学和莫斯科大学。通过访问,了解了WDC-B的组织及数据情况,探讨了双方进一步合作的领域和途径。

(3)1990年11月,接待了世界数据中心主席Stan Ruttenberg的访问。Ruttenberg 先生在华期间,先后访问了广州、成都、西安、北京等地,了解了WDC-D各学科中心的工作情况,并访问了中国科学院的有关研究所以及国家气象局、国家地震局、国家海洋局的有关单位,并与这些单位的科学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地讨论。 WDC-D国家委员会主任孙鸿烈教授、副主任叶笃正教授会见并与Ruttenberg先生进行了会谈。访问结束后,Ruttenberg先生将其所带的一套新的数据处理软件赠送给WDC-D协调办公室。

(4)1991年7月,接待了WDC-B代表团的来访。WDC-B代表团一行十二人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在华期间先后访问了WDC-D的各学科中心和有关研究所。访问•期间WDC-B代表团与WDC-D各学科中心代表共举行了两次会谈,讨论了双方在各方面的合作并草签了协议。孙鸿烈教授会见了代表团成员。

(5)1992年10月,接待了WDC-A代表团的访问,在WDC-A代表团访问期间, 双方举行了两次全体会议。在第一次会议上双方各学科中心负责人介绍了各自的工作情况和数据情况,并在数据的存储、处理、抢救及交换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第二 次会议,双方就今后数据交换及合作的具体方案进行了讨论。草拟了在数据、技术、人员交换等问题的双方会谈备忘录。

(6)考虑工作需要和加强对WDC系统的了解,WDC-D工作人员和一些学科中心的同志出访、考察了 WDC-A、WDC-B、WDC-C2和WDC-C1的一些学科中心。

(7)协助国科联数据委员会(CODATA)中国委员会举办了CODATA第十三届学术会议。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举行的大型的国际科技数据学术会议,也是国科联所属的两大数据组织CODATA和WDC首次联合召开的国际性科技数据学术交流会会议共收到论文296篇,WDC系统提交的有关地球科学、全球变化的论文约占四分之一。为了能使WDC系统各国优秀的项目代表能参加本届大会,中国科学院对会议给予了很大支持。

(8)协助国科联(ICSU)WDC专门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1992年WDC专门委员会和执行局年会,并利用这一机会组织安排了WDC专门委员会和执行局成员们参观WDC-D各学科中心。

通过交流互访,使WDC-D各学科中心对国外WDC系统在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交换和管理方面的情况和技术有了一定了解,加强了双方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技术合作,争取了国外的支持和资助,开拓了更广泛的合作领域,促进了 WDC-D的发展。

3问题与发展

WDC-D自成立以来,在各有关部门和各位委员的支持下,通过全体成员的努力,不仅完成了系统的组建工作,而且在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交换和服务诸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WDC-D的成立和存在,对我国的数据工作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WDC-D是一个多学科、跨部门而又与国际上有紧密联系的数据组织,设立的九个学科中心覆盖了地学的诸多专业领域,也是我国唯一的地球系统(日地、环境)科学数据 管理组织。在国际上,WDC系统已被指定为许多重要的国际科学计划的数据管理机构。目前,我们所发挥的作用与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科学数据的需求,与我国在世界数据中心组织中的地位还有一定差距。

3.1 WDC-D的建设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科学数据是社会资源已为人所共知。然而科学数据管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国家科技投入效益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的观念并未形成。我国的科学数据管理工作目前还处在比较混乱的状态。大量的数据资料依然分散在小集体或个人手中,以至损坏、散失。为了获取必要的数据许多重复性工作继续存在。这一切不仅使国家的投入入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是WDC-D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转变观念,要有一个较完善的数据资料共享与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需要数据资料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政策的支持。这一问题的解决渴求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国家驱动。

(2)地球系统(日地及环境)科学数据的管理,在WDC-D成立和运行中虽然获得一些成绩,但是从整体工作来看,是初步的,也没有摆脱大环境的制约。由于经费缺乏,系统本身建设的水平是不高的,且不说国际联网,就其系统内部也未形成传输体系。有的中心设备十分陈旧、档次低下,难以满足工作的需求。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无力抢救。一系列数据管理的基础性问题的研究有待开展,数据共享与服务的正常秩序亟待建立。我们认为,科学数据管理工作需要吃“皇粮”,在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能够 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对科学数据管理工作需雯迅速加强,并采用管理系统建设、运行与相应研究相结合的支持方式。这样,就可能使数据管理工作适应现代化进程的需要,逐步满足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对科学数据的要求。为此,协调办公室自去年年底开始组织并经各学科分中心的充分酝酿,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及其理论、方法研究”专项申请,这一建议书的轮廓设想将提交本次会议审议。它的实现将大大促进WDC-D的工作上一新的台阶。

(3)WDC-D系统内部各学科分中心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方面的关系还未理顺,与国际WDC系统的一些中心尚未建立正常的交往秩序。此外以往的工作中对系统外部的宣传以及开展数据管理学术交流还缺乏足够的重视等。

3.2 “八五”期间的工作重点

综上所述,WDC-D几年来的工作是出色的,但在其建设与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问题。考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和地球系统科学发展对数据的需求,WDC-D整体功能的加强势在必行。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各有关单位和系统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有必要亦有可能将WDC-D真正办成高水平管理的、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管理机构;办成WDC的亚洲中心,为民族生存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解决做出中国的贡献。今后两三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

(1)完善各学科中心的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尽可能创造条件将所采集的数据逐步处理成机器可读的形式(磁带、磁盘、缩微胶片或出版物),逐步建立光盘系统。

(2)进一步清理和抢救珍贵的历史资料。

(3)加速WDC-D整体建设的步伐,使我国数据机构尽快进入有秩序的运行状态。编制WDC-D及其与WDD系统数据传输网络设计。

⑷着手协调WDC -D系统对IGBP计划全球规模数据需求的支持能力。

(5)扩大国内用户,提高服务质量,争取政府和社会对数据管理及其相应科学问题研究的支持。

以上汇报是否妥当,请各位委员审议。

谢谢!

*本文系WDC中国国家协调委员会秘书长兼协调办公室主任黄鼎成同志,在1993年4月16日第三次全体委员会议上所做的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