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民国时期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移

明、清、民国时期人口的增长、分布和迁移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2 编辑:zhangxiang 浏览次数: 16692

标签:

摘要: 经过元明之际的长期战争,人口大量死亡、逃亡更为严重。洪武初采取了奖励和安抚政策,人口有所上升。至洪武二十六年全国人口总数大约为7270万。其中民户6650万,军户620万。当时分布的格局: 一、北五省,北平(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人口总...

经过元明之际的长期战争,人口大量死亡、逃亡更为严重。洪武初采取了奖励和安抚政策,人口有所上升。至洪武二十六年全国人口总数大约为7270万。其中民户6650万,军户620万。当时分布的格局:

一、北五省,北平(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人口总数为1979万,占全国人口的27%,其中山东省人口最多,有611万,占全部北方人口的30%,以下依次为山西、河南、陕西、北平。

二、中五省,京师、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人口总数为3818.8万,占全国人口的52%。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是京师附近的苏南太湖流域地区,为706.9万,占全部长江流域人口的18%,平均每平方公里220人;其次为浙江省,有1113.9万,平均每平方公里110人,而以嘉兴府密度最高,每平方公里506人。其次是江西、湖广,四川人口最少,仅147万。

三、南五省,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总人口为1158.7万。占全国人口16%,密度较稀,一般每平方公里仅二三十人,而广西除桂林府外,每平方公里不足10人。云南、贵州更是地广人稀。崇祯末年(1644年)中国人口约有1.5亿人口,分布的格局基本未变。

清代康熙年间全国人口已达16000万,乾隆四十一年已至31150 万,嘉庆二十五年为38310万,这是清中期人口鼎盛时期,秦岭、淮河以北所占的比重为28.6%,南方为71.4%。全国人口最密集的为太湖流域、长江沿线和大运河沿线地区。咸丰元年太平军起事前夕,为43610万。经过长达15年的太平军起义战争后,至光绪六年全国人口为36450万。1910年全国人口达43600万。1912年内务部统计全国人口为4.058亿,1936年内政部统计为4.791亿。这些都不是经 过普查的数字,精确度不高。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全国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最后公布的数字为583603417人,可以说是我国数千年来第一次最精确的人口统计数字。

明清时期人口迁徙有两种情况;

一、政府行为,强迫人民迁徙。明初大移民是典型的事例。朱元璋夺取政权之初,江淮、华北地区经过长期战争,人口稀少,生产凋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洪武初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大移民。淮河沿岸的凤 阳府是朱元璋故乡,洪武初人口稀少,每平方公里不足5人。故从吴元年开始,从太湖流域、山西北部及河北真定、广东珠江流域、山东等地迁民移人凤阳地区。今人估计,洪武年间凤阳府接受移民总数约为50万,其中民籍移约为30万人,占凤阳府民人总数的70%,如加上军籍人口,移民总数约占总人口的80%。苏北 扬州、淮安二府在洪武年间接受了来自苏州、徽州和江西的移民约57万。此外,将在南京的军士迁往云贵戍边约数十万;迁山西人于 河北、豫北;迁浙西及山西民于滁、和等州和北平、山东、河南等地;迁江西人口至湖 广,迁湖广人人四川,迁北平、山后(河北省太行山北端、军都山迤北地区)民散居北 边诸卫以为军籍等等。今人研究认为,明初移民规模宏大,长江流域达700万,华北地区有490万,东北和西南边疆也有150万,合计达1340万。洪武年间估计有7000万人口,移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9%。

二、人民自动迁往他乡,是向海外移民。临海的广东、福建等地因山多地少,人稠地狭,多出海谋生。以去台湾和东南亚各岛屿为最多。明《瀛涯胜览》记载,印尼爪哇岛 上多广东、漳、泉人。《东西洋考》载,吕宋岛上有华人数万。泰国、柬埔寨等地华人 流寓也很多。清初郑氏台湾时,已有闽人进人台湾。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统一 台湾后,为闽人迁往台湾提供了条件。据连横《台湾通史》估计,从18世纪中叶自 大陆流人台湾人口不下数十万。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在台湾的汉民达24万户,人口超过200万。1840年以后,粤、闽二省移居海外更多,据调查,从1850年至19世纪末的半个世纪里,仅广东台山一县移居海外的就有20万人。同时劳工出国也 是主要形式,有人统计,1801—1850年中国迁往东南亚、澳洲及美洲等地的华工约32万。以后不断有华工出海谋生,有人估计,从1840年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口以华工形式迁移出国的可能有1000万左右。是向边区迁徙。明代除了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强迫人民迁往边区屯戍外,人民自动迁往边区的不多。

1878年清政府取消移民东北禁令后,向东北移民形成高潮。辛亥革命后,人口流入东北地区的势头未减。1911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仍有大批冀、鲁人民进人东北地区。据统计,1912—1931年间定居于东北的关内移民为555万,1932—1941年为198万,1942—1945年又有388万华北劳工及其家属被掳至东北,其中有一部分返回原籍,总计1912—1945年从关内流向东北的移民为991万。此外,冀、晋人多由古北口、张家口、独石口、喜峰口等处进人草原,称为“跑口外”;晋、陕垦荒者则去归化一带或河套地区进行耕种。陇东农民则多人银川平原。陕甘人进入新疆不少。光绪年间平定阿古柏政权时进人新疆的湘军,就在哈密、巴里坤等地进行屯田,屯丁中凡是娶有妻室愿留新疆者,均借给牛具籽种,指拨土地令其承垦,故有一部分湖南人由此留在新疆。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