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魏晋时期的部都尉

两汉魏晋时期的部都尉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2 编辑:zhangxiang 浏览次数: 6133

标签:

摘要: 都尉是汉代郡的长官,作为郡太守的副贰,掌管一郡的军政事务。但在边境和内地某些地区,都尉又往往和太守分疆而治,单独管理一部分地域的军民两政,这部分地域也称作都尉,成为一种实际上的政区。司马彪《百官志》曰:“中兴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唯边郡往往置都尉及...

都尉是汉代郡的长官,作为郡太守的副贰,掌管一郡的军政事务。但在边境和内地某些地区,都尉又往往和太守分疆而治,单独管理一部分地域的军民两政,这部分地域也称作都尉,成为一种实际上的政区。司马彪《百官志》曰:“中兴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唯边郡往往置都尉及属国都尉,稍有分县,治民比郡。”其实在西汉,都尉就治民比郡,不过没有上述记载明确罢了。汉代都尉种类很多,与政区有关的主要是部都尉和属国都尉两种。

汉代边郡常按方位分设东、南、西、北、中诸部都尉,如西汉北部边境的辽东、辽西、上谷、代、雁门、定襄、云中、五原、朔方等郡都设有东、西两部都尉。这些郡面对匈奴,沿东西方向分设都尉,显然有利增强防御力量。除了这个作用外,部都尉之设,还往往是置郡的先声,或者是废郡以后的归宿。如汉武帝初年就曾派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略定西夷,在今四川云南交界的少数民族地区设一个都尉,十几个县,归蜀郡所辖。这个都尉后来发展成两个郡,以邛族地置越雋郡,以笮族地立沈黎郡。汉武帝末年,沈黎郡被废弃,改成为蜀郡的西部都尉。蜀郡北部又置有北部都尉,专为管理冉犹族而设,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改都尉为汶山郡,宣帝间该郡取消,改置为北部都尉。

所以部都尉也常设立在新开辟的少数民族地区,以便为设置正式政区的郡作准备,也就是说先用临时军管的办法,保持当地的故有习俗,免征赋税,待条件成熟,再设郡。反过来,当设郡不利于有效的统治管理时,正式的郡也可退而为都尉。上述汶山郡和沈黎郡两例就是明证。此外,汉武帝元封年间在朝鲜设有四郡,其中的临屯、真番二郡先后罢省,前者成为乐浪郡的东部都尉,后者则成为该郡的南部都尉。但这种由郡退而为都尉的情况比较少见,即使一时退而为都尉,最终仍要建郡。尤其是西南地区,都尉的设置必定是建立新郡的前奏。前文说到的蜀郡北部都尉,到三国时期,到底还是重建为汶山郡。又如东汉初期,先在益州郡设置了西部都尉,不久,益州境外的哀牢人内属,朝廷在该地设置两县予以治理,并以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与这两县合而建立永昌郡(地处今云南缅甸之交界),而且就以西部都尉本官作为新郡的太守。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内地的郡也设立部都尉(当然这些郡对军阀的割据地盘来说也许就是边郡),以部都尉划疆治民更是常事,甚至于将都尉当成郡级政区看待。如刘表为荆州牧统领八郡,其实其中有一郡是以荥阳都尉当之。更进一步,还有置新郡而不设太守,只设都尉的例子。如建安二十年,分锡、上庸(今陕鄂交界处)二县立上庸郡,就只置都尉而已。

三国时期的东吴,部都尉也往往是置郡的前奏。如太平二年(257年),以长沙东部都尉置湘东郡,西部都尉为衡阳郡;以会稽东部都尉为临海郡(今浙南),豫章东部都尉为临川郡;永安三年(260年),以宜都西部都尉为建平郡,会稽南部都尉为建安郡(今福建);甘露元年(265年),以零陵南部都尉为始安郡,桂阳南部都尉为始兴郡;宝鼎元年(266年),又以会稽西部都尉改东阳郡(浙西南),以零陵北部都尉为昭陵郡。东吴所增设之新郡不过二十六七,而其中由部都尉改置而来的却占了将近一半!南朝时期亦曾在边地设置都尉,如《南齐书•州郡志》载益州领有北部都尉。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