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与郑国渠

秦国与郑国渠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3 编辑:zhangxiang 浏览次数: 5667

标签:

摘要: 关于郑国渠的故事,是一件似非而是的事;但是,在动荡的大变革时期,在统治者之间,发生这类事情,也并非偶然。在《史记》中,是这样讲这个故事的: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闾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

关于郑国渠的故事,是一件似非而是的事;但是,在动荡的大变革时期,在统治者之间,发生这类事情,也并非偶然。在《史记》中,是这样讲这个故事的: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闾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从当时的历史来考察这个故事,就会明白,这个工程开始时所处的微妙的环境并不是偶然的。韩国的统治者之所以采用这种计谋来愚弄秦国,表明在那时,还从未有过这种大型灌溉工程的实践;还表明,各封建国的统治者,对于这个工程究竟能否完成,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所以,韩国的政治家就自然想到了这个以热衷于改革著称,但又经验不足的暴发户秦国,会容易在修建庞大灌溉渠道这件事上受骗的。

秦国虽然中计,但未必会吃什么亏。为建设这一工程,尽管曾役使了成千上万的达到服役年龄的农业劳动力,这虽有碍于已经强大了的秦军队伍的扩大,并且在工程施工期间,秦国征服别国的力量可能也略有减弱。但是,这个庞大的灌溉系统一旦完成,就会像血管布满人体一样地遍及秦国的领土(今陕西省),秦国的粮仓也一定会充实起来,司马迁把发展灌溉与秦国的成功这两件事直接联系起来了。可见他理解到了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之所在。而韩国因忽视了这一基本的历史事实,也就难免于灭亡。

若干世纪以来,郑国渠为陕西中部地区的灌溉系统打下了基础。它使陕西中部成了中国的基本经济区。事实证明,经过秦国的经营管理,郑国渠成了征服其他国家的一种强有力的武器。但是又要看到,对基本经济区的控制,只能看成是在物质上取得了一种优越性,只能看成是获得了一种成功的条件;因为这既不能确保获取胜利,也不保险能战胜在暂时胜利之后所遇到的挫折。因为政治的与社会经济的原因可能导致起义运动的发生,甚至将统治+者赶出基本经济区并取而代之。

在秦国发生的情况就正是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私人土地所有制合法化,并把国家在郡县制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秦朝,从古典封建主义的枷锁中把新兴的私人地主阶级解脱出来,因而加快了农民间阶级分化的过程,增加了对于实际耕种土地的劳苦大众的压力。结果就使得成千上万的农民,在始皇帝时期,被剥夺了借以生存的土地;而由剩余劳动者组成的军队,则从事对于统治集团很有吸引力的大型土木工程的建设,例如阿房宫与长城,同时还从事向外征服诸如反对鞑粗人的扩张战争。其结果是众所周知的。一次强有力的人民群众的起义,与那些由各灭亡国的贵族及其随从组成的反秦运动,同时并起推翻了秦的统治;又经过不同派系的反秦集团之间几年的斗争之后,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作为一个统一中国的新统治者出现了,它把从秦朝那里取得的基本经济区——关中,作为其政权的地理与经济基础。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