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至唐朝时期的黄金产地

三国至唐朝时期的黄金产地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7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7175

标签:

摘要: 三国、两晋时期,见于史籍的产金地,较前为多。如诸葛亮说:“汉嘉金、朱提银,取之不足以自食。”汉嘉故治在今四川名山县北。《华阳国志》卷:“广汉郡涪县孱水出孱山,其源有金银矿,洗取火融,合之为金。”涪县故治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华阳国志》又云:葭明“有水通于汉川,有...

三国、两晋时期,见于史籍的产金地,较前为多。如诸葛亮说:“汉嘉金、朱提银,取之不足以自食。”汉嘉故治在今四川名山县北。《华阳国志》卷:“广汉郡涪县孱水出孱山,其源有金银矿,洗取火融,合之为金。”涪县故治在今四川绵阳市东。《华阳国志》又云:葭明“有水通于汉川,有金银矿,民取洗之”。故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陶弘景尝云:“金之所生,处处皆有,梁、益、宁三州多有出于沙中,建平、晋安亦有金沙出石中。”梁、益、宁三州治所分别在今陕西汉中市、四 川成都市和云南晋宁县东,建平在今福建建阳市,晋安在今福建南安市东。

南北朝时,见于记载的产金地仍是汉水流域、四川和福建。如《魏书•食货志》:“汉中旧有金户千余家,常于汉水沙淘金,年终总输,后临淮王或为梁州刺史,奏罢之。”又如南朝李膺《益州记》:“金山长七、八里,每夏淹雨有崩处,即金粟散出。”此山据考在今四川广元市北三里。《建安记》:“金泉山南枕溪有细泉出沙,彼人以夏中水小,披沙淘之得金。” 金泉山在今福建建瓯市境内。

唐代史籍记载的产金之地颇多。开元时的《大唐六典》户部记贡金之州凡十九,其中剑南道有龙、雅、眉、嘉、资、姚六州,江南道有饶、衡、巫、台四州,岭南道有邕、象、蒙、融四州,山南道有金、利、万三州,陇右道有廓、岩二州。绝大部分都在南方。《元和郡县志》记贡金之州凡二十一,比《大唐六典》多出陵、泸、钦、演、长、涪、河七州,少去姚、象、金、万、巫五 州。但记载可能不确,如《元和志》绵州龙安县:“金山在县东五十步。每夏雨奔注,崩颓之所侧金粟散出,大者如棋子。”《新唐志》绵州土贡缕金银器、麸金。可见《元和志》有所脱漏,但总体格局未变。《新唐书•地理志》载贡金之州凡64,其中岭南 道有27州,剑南道18州、山南道7州、江南西道3州、江南东道2州、齡 中道3州、陇右道4州。

从地区分布来说,唐代产金之地以岭南为最,岭南又以邕州为第一。《岭外代答》“生金”条载:“邕州溪峒及安南境皆有金坑,其所 产多于诸郡。”邕州金坑系民营,故代宗大历十四年7月《放邕府金坑敕》云:“邕州所奏金坑,诚为润国,语人以利,非朕素怀”,其坑任人开采,官不得禁。此地直到北宋晚期才设官冶。其他如《岭表录异》卷上:“五岭内富州、宾州、澄州江溪间皆产金。侧近居人,以木箕淘金为业,自暮至旦,有不获一星者。广州含框县有金池。彼中居人,忽有养鹅鸭,常于屎中见麸金片。遂多养,收屎淘之,日得一两或半两,因而致富矣。”岭南之外,南诏地区也是产金中心。《蛮书》“生金出金山及长傍诸山,藤充北金宝山。土人取法,春冬间先于山上掘坑,深丈余,阔数十步。夏月水潦降时,添其泥土人坑,即于 添土之所沙石中披拣。有得片块,大者重一斤,或至二斤,小者三两五两,价贵于麸 金数倍。……麸金出丽水,盛沙淘汰取之。沙赕法,男女犯罪,多送丽水淘金。长傍川界三面山并出金,部落百姓悉纳金,无别税役征徭。”四川盆地的长江、嘉陵江沿岸次之,汉水上游又次之,而黄河流域极少,直到晚期也仅有兰、廓二州有贡金的记录。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