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土壤与植被

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土壤与植被


发布日期: 2016-11-01 更新日期: 2016-11-01 编辑:jiping 浏览次数: 6155

标签:

摘要: 土壤 土壤类型和分布规律 根据浙江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方法,保护区土壤隶属2个土类(红壤、黄壤),2个亚类(黄红壤、黄壤),2个土属(黄泥土、山地黄泥土),6个土种(乌黄泥土、乌黄砾泥土、山地黄泥土、山地烁石黄泥土、山地香灰土、山地砾石香灰土)。海拔600m以...

土壤

土壤类型和分布规律

根据浙江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方法,保护区土壤隶属2个土类(红壤、黄壤),2个亚类(黄红壤、黄壤),2个土属(黄泥土、山地黄泥土),6个土种(乌黄泥土、乌黄砾泥土、山地黄泥土、山地烁石黄泥土、山地香灰土、山地砾石香灰土)。海拔600m以下为红壤类的乌黄泥土和乌黄砾泥土;海拔600m以上为黄壤类的山地砾石黄泥土、山地黄泥土、山地砾石香灰土、山地香灰土。

森林土壤理化特性

主要是有机质含量高,一般在15%左右,最高达41.91%,是温州山地土壤养分含量最高的土壤;C/N比值高,一般在15以上,说明森林郁闭度大,覆盖率高;土壤质地良好,多重壤。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的次序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9.48%)—常绿阔叶林(14.94%)-针阔叶混交林(14.78%)—草灌丛(14.41%)—毛竹林(8.87%)—针叶林(7.35%)。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致使土壤水解酸、交换性酸含量增高。

植被

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条件,以及保护管理的加强,保护区植被部分虽遭人为破坏,但恢复较快,植被保存比较完整。区内不仅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群落类型也较多,区系组成较复杂。保护区植物群落按生态外貌和区系成分可划分为以下6个类型。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是中国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类型,本区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450~1250m的山坡和溪谷。有以下群落分布:细柄蕈树+青柄栎+红楠林,甜槠+木荷林,薯豆+红楠+尖叶四照花林。

中亚热带山地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是落林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是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本区山地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只有一个群落(巴山水青柄+多脉青柄林),具有较为明显的季相变化,种类组成复杂,外貌丰富多彩,分布在海拔1330m上下。

常绿针阔叶混交林

本区的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并非中亚热带针叶一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原生类群,而是原系一大片台湾松林,经人为烧山后开始出现草丛,逐渐由台湾松天然下种更新所形成的半自然的混交林,分布于海拔1000m以上的山脊坡地,群落外貌结构比较单调,为台湾松+木荷林。

中亚热带山地针叶林

台湾松林,分布在海拔800m以上结构简单的纯林。

杉木林,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较广泛,结构为单一杉木的人工纯林,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稀少。

柳杉林,分布在海拔1000m左右,较广泛的人工纯林,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稀少。

中亚热带山地灌草丛

这类群落在中亚热带地区是台湾松林和灌丛被反复砍伐、火烧引起水土流失,土壤日益瘠薄,生态环境趋于干旱化所形成的次生类群,分布在主峰白云尖中海拔山脊和山坡地带,为野古草+隔山香+—枝黄花群落。

毛竹林

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与谷地,均系人工栽培,稳定性较大。群落外貌整齐,结构单一,成单层水平郁闭。林下有多种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分布。

华东师范大学宋永昌教授等对乌岩岭调查发表的《浙江省泰顺县乌岩岭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分析》认为,乌岩岭的常绿阔叶林比较完整、典型,是中国东部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较好的地方之一。主要是种类组成相当丰富,并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组成乌岩岭常绿阔叶林的种类,从7个样地3300m<sup>2</sup>面积上统计,共有172种,分属65科,113属。其中蕨类植物12种,裸子植物1种,双子叶植物146种,单子叶植物13种。含种数较多的科是壳斗科(11种)、樟科(11种)和山茶科(12种),其次是蔷薇科、冬青科、杜鹃科和百合科。在172种植物中参与构成乔木层的有81种,下木层的有104种,草本层的有27种,藤本植物有22种。每一取样地由43~76种维管束植物组成。从科、属、种的地理成分分析,本区的常绿阔叶林不仅其中热带、亚热带成分占有很高的比例,而且是以中国亚热带的种占优势,在172种植物中占40%;其次是中国一日本分布的以及中国一日本一中南半岛分布的种类,体现了乌岩岭常绿阔叶林从亚热带到热带的过渡性质以及东亚植物区系的区域特征。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