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宋时期东京城的城市总体规划

中国北宋时期东京城的城市总体规划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7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6527

标签:

摘要: 总体规划 城市分区布局 相关链接 总体规划 北宋时期的东京和历代首都一样,是本京城与京畿区域相结合的体制而规划的。宋在畿内置有南、北、西三京作为陪都,环布在东京周围,以为弼辅。各陪都结合所在地域内之各类城、镇,形成一个地区性城、镇网络,聚结在东京外围,...

总体规划

北宋时期的东京和历代首都一样,是本京城与京畿区域相结合的体制而规划的。宋在畿内置有南、北、西三京作为陪都,环布在东京周围,以为弼辅。各陪都结合所在地域内之各类城、镇,形成一个地区性城、镇网络,聚结在东京外围,构成以东京为首的京畿区域城市群体组织,东京便是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可见东京与三陪都实形成互为依托的规划格局,将三陪都之城、镇网络,凝聚而为一个有机总体,从而发挥它作为中心城的职能。因此,东京城市的总体布局,自应遵循区域宏观规划要求,强化与三陪都的结合,更有效地促进京畿区域的发展。

由于横贯东京城之汴河,系沟通江、淮、河之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也是联络三陪都的重要孔道,故此河对城市总体规划影响也最深。譬如东京的繁盛商肆,主要分布在城之东、南,即足以概见因汴河沟通南京及江淮经济重心地区,对东京城市分区布署的影响了。

宋初,仍仿隋唐继承传统的市坊区分规划体制及集中市制和封闭式坊制。太宗时曾命张洎改撰京城内外坊名,制牌悬在坊门搂上,并仿唐长安旧制置鼓于此,以警晨昏,东京有东、西二市,还承传统之制,以市朝为刑场,如东、西市都是如此。可见此时东京城市总体布局,基本上和隋唐长安、洛阳一样,也是市坊区分极其明确的。

至宋中叶,因城市经济飞跃发展,扩大市场的要求日益迫切。仁宗时不得不改弦更张,从而掀起了市坊规划体制与制度的改革浪潮,一举摧毁了旧制,并带动了城市总体布局的大调整。原来市坊区分规划体制已不复存在,商肆已深入坊巷。旧的集中商业区,则为遍布全城商业网所取代。商业布局作了大幅度的改革。商店均临街建置,由旧市制之“肆”发展而来的行业街市,成了这种商业网的主干,如马行街、牛行街、潘楼街附近之“界身”的金银彩帛交易行业街等。散布各街巷的各业铺店,便是基层网点。发达的东京城市服务行业,也纳入了商业网,故茶楼、酒肆、瓦子等,亦按商业网布局散布城廓各处。

交通要冲的主要街道,更是商肆云集,各业纷陈,形成一片繁华闹市。例如城南州桥地带、宫城东南角楼直至内城北垣之旧酸枣门地带,都是东京最繁盛的市区。大型茶楼、酒肆及瓦子,也集结在这些闹市中。实际上这些闹市,已成为东京城市商业网中的综合性中心商业区,因此中是包含各行业铺店的。在商业网中,还有定期集市市场,这也是综合性商市之一,例如相国寺的庙市便是其中最突出的。由此可见,此时东京城市商业网实系由行业街市、综合性中心商业区、以及散布各坊巷的基层网点所组成,东京夜市甚为繁荣,州桥更是著称,几通宵达旦。

城市分区布局

商业布局的改革,也改变了城市分区布局,宫城区东侧出现了闹市区,便是一例。

由于坊制瓦解,东京城市聚居组织,亦演变而为按街巷、分地段组织聚居生活的新型坊巷制。加之商肆深入坊巷,且城市工商业人口激增,致坊巷居民构成,也因之发生变化。这样,不仅改变了以往分阶级、按职业组织聚居体制,也打乱了原来的居住分区布局,出现了不同阶级、职业杂处,甚至置权贵府邸于一片闹市之中的现象。

虽然,东京晚期城市规划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其总体布局依然采用传统的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型式。宫基本上位于全城中央,宫之南北中轴线即作为全城规划主轴线。此轴线自宫城正南乾元门,经朱雀门,沿朱雀门大街,直达外廓之南薰门。整个城廓的各种分区,基本上都是按此轴线布署的。

由于市坊规划制度的变革,城市分区也因之发生变化。据文献推求,晚期东京城市,大抵可分为宫廷、园苑、文教、商业、码头仓库、居住、禁军营房、府库、手工作坊等区。东京与隋唐长安及洛阳不同,无大规模的禁苑,宫廷园苑分为若干小区,散布城廓内外。当然,东京的分区尚不只此,因宋东京遗址考古工作犹未正式开展,日后可能还会有新发现的。

考察市坊规划制度改革后的宋东京,基本上尚仍能继续维系传统的城廓分工规划体制。如上所述,内城中虽有繁华闹市,然而主要的还是宫室、官署、庙社以及宫廷园苑等分区,政治职能仍居首位,仍然保持了以宫廷区为主体的政治活动区的基本特色。廓则主要为商肆、服务行业、手工作坊、各类住宅以及码头仓库等内涵,构成一个以商业网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区。

东京采用经纬涂制道路布局。以四条御道为骨干,分别引出通往各城门的干道,这四条御道,一为沿城之中轴线,自宫城正南门直达廓城正南门——南薰门的御街,这是整个道路网的主干道;二为从州桥东行,经宋门至新宋门;三为从州桥西行,经郑门至新郑门;四为自相国寺北行,经封丘门直抵新封丘门。各干道之间又分布有次干道和巷道。这些道路纵横交织,构成东京城市道路网。

主干道——御街宽约二百余步,两边为御廊,街中部为御道,系专供皇帝用的“驰道”,两旁设有朱漆杈子,并砌有水沟,以资防护。行人车马均在两旁廊下行走。这条御街显系本传统的“一道三涂”之制修筑的。

因东京城市经济日益繁荣,人口大量集中,致城廓外住户甚众,表明城市正向城郊扩展。真宗时为强化城外新区的管理,特于廓外建置八厢,设立直隶开封府之厢一级行政机构专职治理,这八厢所辖,在总体规划中,实应视为外廓的拓展,这些地带,特别是沿河两岸,商肆颇为繁盛,例如《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木架拱桥,疑即《东京梦华录》所记之东水门外七里的汴河虹桥。河中舟楫如梭,两岸酒肆茶楼,一片繁华景象。这里也许是城郊的桥头市所在。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虹桥有元丰仓,看来似尚有仓库码头区。从这个例子,亦可推见廓外八厢地带的概况。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