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钨发现及其性质

金属钨发现及其性质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7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6077

标签:

摘要: 金属钨的发现 1781年,有人给瑞典化学家谢勒送来了一种密度特别大的矿石,它被称为“土恩斯顿"(Umsten),瑞典文的原意是“重的石头”。谢勒将矿石粉碎后与碳酸钾一起共熔,然后溶于水并加人硝酸,制得一种白色的沉淀物。谢勒认定它是一种新的金属氧化物,并试图将它...

金属钨的发现

1781年,有人给瑞典化学家谢勒送来了一种密度特别大的矿石,它被称为“土恩斯顿"(Umsten),瑞典文的原意是“重的石头”。谢勒将矿石粉碎后与碳酸钾一起共熔,然后溶于水并加人硝酸,制得一种白色的沉淀物。谢勒认定它是一种新的金属氧化物,并试图将它还原,却没有成功。

两年以后(1783年),谢勒的两位助手——西班牙人埃尔沃耶兄弟,用与谢勒相同的方法从一种产自德国的、名为“沃尔弗拉马特”(wolframite)的黑色矿物中也分离到一种白色的沉淀物。它与谢勒所制得的沉淀物几乎完全一样。接着,埃尔沃耶兄弟又一举将这种金属氧化物进行还原,从中制得了一种金属。谢勒将这种新金属取名为Wolfmm(W,钨),词根来自它的矿石名称,原意是“狼的泡沫”。这是德国开采锡矿的工人给这种矿石(黑钨矿)所起的浑名。因为它常与锡矿石伴生,而在炼锡时,由于它的存在而成了矿渣,并且最终使锡的产量降低,就好像狼吞食了羊一样。

后来证实:谢勒研究过的“土恩斯顿”矿石实际上就是白钨矿石,它的主要成分是钨酸钙;而埃尔沃耶兄弟研究的“沃尔弗拉马特”矿石实际上是黑钨矿石,它的主要成分是钨酸铁锰。他们分离得到的白色沉淀物都是三氧化钨。由于谢勒制得的三氧化钨中含有少量的石灰,所以较难还原制得金属钨;而埃尔沃耶兄弟制得的三氧化钨,其中不含石灰,因此顺利地被还原后制得了金属钨。

金属钨的性质

钨被发现以后,由于它的熔点特别髙(3380°C),难于熔炼,因此沉睡了80多年。

1850年,德国化学家武勒炼出了比较纯净的金属钨。它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其密度与黄金相近(钨的密度为19.1克/厘米3,黄金的密度为19.3克/厘米3)。1864年,英国冶金家马谢特首先将钨(5%)加入钢铁中,炼出了一种高硬度的合金钢-——钨钢。应用由钨钢制成的刀具,可使金属的切削速度从5米/分钟上升到35米/分钟,提高了近6倍。到了近代,用碳化钨烧结而成的超硬质合金,又将金属的切削速度提高到了2000米/分钟。

钨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制造白炽灯灯丝,因为电灯泡通电后灯丝的温度可达2600°C以上,大多数金属在这样的高温下早已熔化为液体,甚至蒸发为气体,而唯有金属钨可担当此任。

1904年,奥地利工程师尤斯特和哈那曼共同发明了照明用的钨丝灯泡,从而取代了爱迪生的碳丝灯泡(碳的熔点为3550°C,虽然高于钨,但其加工性能远不及金属钨)。

生产钨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金属钨的熔点高,将它拉成细丝十分困难。一般需要先用酸或碱处理钨矿石,并制成三氧化钨(W03),再用氢气还原三氧化钨制得金属钨粉。然后将钨粉锻造、烧结为钨块,再把熔融的钨装人由金刚石制成的、钻有细孔的拉丝模中加压,将熔融的钨加工成为细丝。通常1克金属钨可以拉出长约400米的钨丝。

由钨丝制成的白炽灯泡主要依靠电流加热钨丝使其白炽化而发光。由于灯丝的温度很高,钨容易蒸发,因此常常需要在灯泡中充以惰性气体,这样可以抑制钨从灯丝上蒸发,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后来,电光源专家又发现,如在灯泡内充人碘或溴,可以大大提高灯泡的光亮度和使用寿命。这种新型的电光源,就是“碘钨灯”和“溴钨灯”。它们的工作原理如下:

灯丝通电以后炽热发光,部分钨原子从灯丝上蒸发,扩散到灯丝周围的空间,它们可以立即与那里的碘(或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碘化钨(或溴化钨)。而当碘化钨(或溴化钨)接近灯丝的高温区时,又可重新分解为钨原子和碘(或溴)原子,钨原子可以重新粘附到灯丝上,而碘(或溴)原子则再次升华来到灯丝周围的空间,如此反复进行反应,使发光效率大大提高。

一般的碘(溴)钨灯与白炽灯相比,体积可缩小20倍,而发光效率则能提高几十倍乃至几百倍,因此它已成为新一代的电光源。在工厂、广场、舞台或摄影棚中.到处可以见到碘(溴)钨灯的身影。其中溴钨灯因为溴的蒸气呈无色(碘的蒸气呈紫红色),所以其实际照明效果更佳。

因此,钨被誉为“给人类带来光明的金属”。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