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辽朝时期的科举制度

中国辽朝时期的科举制度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2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6310

标签:

摘要: 科举考试内容 科举考试时间 科举考试科目 相关链接 辽朝时期耶律阿保机曾多次征战燕云地区,俘虏汉人,接触了中原文化。他本人懂汉语,并有借助于儒家思想维护统治的政治倾向。太子耶律倍更加热衷于汉文化。所以辽政权从建立之日起,就显示出契丹和汉文化共同发展的倾...

辽朝时期耶律阿保机曾多次征战燕云地区,俘虏汉人,接触了中原文化。他本人懂汉语,并有借助于儒家思想维护统治的政治倾向。太子耶律倍更加热衷于汉文化。所以辽政权从建立之日起,就显示出契丹和汉文化共同发展的倾向。辽太祖时,创制了契丹文字,与汉字并行于境内。

在官员的选用方面,科举是汉人、渤海人入仕的途径之一。会同年间,从后晋得幽蓟十六州地。为了安抚和统治新附之区,辽国急需选用汉士,于是以汉士平素所习之业进行选拔,曾举行科举考试。历仕太宗、世宗、穆宗、景宗、圣宗五朝的汉官室昉就是会同初登进士第的。

科举考试内容

辽国的科举制度,有一个从权宜向定制发展的过程。会同初因急需选汉士为汉官治汉地,故在幽蓟地区以科举选拔士人,保宁八年,“诏南京复礼部贡院”,正式建立了主持科举考试的常设机构。圣宗统和六年,“诏开贡举”,科举已成定制。太平十年,“诏来岁行贡举法”,制度已趋健全。统和二十七年是辽朝殿试的开端。是年,“御前引试刘二宜等三人”。兴宗重熙五年,“御元和殿,以《日射三十六熊赋》、《幸燕诗》试进士于廷”,则是由皇帝亲自出题举行殿试。

科举考试时间

辽代举行科举考试的时间,前后不同。自会同元年至统和六年无定期,为笼络和选拔汉族士人的临时措施、权宜之法。统和六年至重熙元年,大抵每年举行一次。重熙后为三年一次。前者为沿袭唐制,后者则是受宋朝的影响。

科举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在圣宗时以词赋为正科,法律为杂科。后则借鉴宋朝,“程文分两科,曰诗赋,曰经义,魁各分焉”。终辽之世,重词赋,轻经、律,故律科进士为数很少。道宗朝,曾设贤良科,应试者先以所业十万言进。

其程序“有乡、府、省三试之设。乡中曰乡荐,府中曰府解,省中曰及第”。省试由礼部贡院主持,按成绩分甲、乙、丙三科取士,合格者以“喜帖”书其姓名。

辽代的科举专为选汉官、取汉士之用,只有汉人、渤海人可以应试。对契丹人参加科举限制甚严。契丹人中虽不乏文学之士,却多不是进士出身。重熙中,季父房耶律蒲鲁虎应试及第,为有司告发,其父耶律庶箴以“擅令子就科目”,被处以鞭刑二百。至道宗朝,有白霫进士郑恪,天庆五年又有契丹进士耶律大石等。可见,至道宗朝,对契丹、奚、霫等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已放宽。对汉人应举的限制,则承袭了中原历代之制。禁止医卜、屠贩、奴隶、商贾之家和背弃父母、犯罪逃亡者应试。

辽国的科举,为汉人和渤海读书人提供了入仕之途,虽然通过科举作官者只占辽国官员的十分之二三,但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他们中既有治国安邦的政治家,也有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科举取士扩大了辽国的统治基础,促进了辽国境内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汉文化和儒学在辽国境内的传播。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