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内的四合院民居与会馆建筑

北京城内的四合院民居与会馆建筑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9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3744

标签:

摘要: 座城市是否有魅力,当然要看她的历史是否悠久,文物古迹是不是比较多,周围的风光是不是秀丽等等。但是,如果从总体来看,看一座城市是否具有超过其他城市的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应该看看这座城市的整体结构和形态,是否具有鲜明的历史继承性和独特的风貌。表现一座城市所具备的...

座城市是否有魅力,当然要看她的历史是否悠久,文物古迹是不是比较多,周围的风光是不是秀丽等等。但是,如果从总体来看,看一座城市是否具有超过其他城市的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应该看看这座城市的整体结构和形态,是否具有鲜明的历史继承性和独特的风貌。表现一座城市所具备的内在气质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街道和民居建筑。古都北京,作为历史上封建王朝最后规划建设的统治中心,不仅整体布局严整,宫阙建筑宏伟,就是那以四合院为主的民居,也有如城市结构的细胞,遍及全城,更给人留下不同寻常的深刻印象。

传统的中国城市一般都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有着独特的文化风貌,区别于近一个世纪以来新兴的工商业都市。中国城市的风格是城市社会在许多世纪以来,适应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种种需要,在形态上长期演变的结果。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形态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演进过程,每个阶段既继承前代的传统,又融以新的特色,反映后一历史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变革。每座城市平面布局展示的意象特征:可识别性与可印象性,都是城市成长过程中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对于中国城市发展的脉络和特征,历史学者传统的研究方法通常是从文献入手,描述城市的经济生活和各色行业、城市的政治生活与阶级斗争、城市的文化生活及风俗习尚;进而试图分析一座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特点。可是由于传统史学的研究总是着重于政治,着眼于大的历史事件,因此其研究视野总是平面的、线性的,即使照顾到城市的经济和文化,给读者的感觉仍然是相互割裂的,一些条条块块的拼凑,就像是中药铺的药方或饭桌上的拼盘,其结论也很难令人信服,很难使人对所研究的城市的特征得出清晰的印象,至于城市社会和市民生活是如何运作,城市文明的历史基础和城市社会结构的如何发展演化,就更无从说起。

元代坊巷胡同制布局,最有利于沿着各条胡同的南北两侧安排兴建民宅。这是元朝大一统帝国的政治与传统的五行、形胜等文化观念在国都建筑布局上最集中的体现,也是对历史的继承与发展。元大都建城之初,规定居民自金中都旧城迁人新城,按统一规定的“以地八亩为一分”宅基分配建房,而且必须是有财力充分利用这一分宅基进行建房的住户,才准予迁居新城。当时是否规定了统一的住宅标准和建筑式样,史无明文。但是以后的考古发掘表明元大都城的民居基本上都采用了坐北朝南、相互垂直,布置主要房屋的设计。这一特点是和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别是和北温带季风区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受到元大都城街道框架的制约。1969年拆城墙修地铁时,在北城墙基址下发现了元代住宅遗址。后英房胡同一所大型住宅主院的正房建筑在坐北朝南的台基之上,前出轩廊,后有抱厦;正房前有东西厢房,东跨院是平面为工字型的建筑,用柱廊把南北两屋连接在一起,显然继承了宋代以来最流行的建筑形式。另一种一般的居住形式是在一个院落内建两明一暗的长方形房屋,并列成排,暗室环三面墙筑土炕作为卧室,两家共用一堵山墙,据考古学家推测,可能是统一修建的专为出租的廊房。元大都的民宅建筑型式介于唐宋与明清之间,虽然有别于后世明、清两代标准的四合院落,但四合院的框架雏形和功能已经出现,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应当看作北京四合院建筑的前奏。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