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政治对我国地名的影响

历史上政治对我国地名的影响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5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4223

标签:

摘要: 政治对地名的影响 地名的改变还有一种是出自政治上的需要或某种政治心态而致的。例如五胡十六国的政治局面曾经造成地名使用和行政管理的混乱。隋朝开国后,为了适应全国统一的政治需要.而对地名做了大大的调整,地名的更改面达到了百分之三至四。 东汉时期 东汉王莽墓权夺位做...

政治对地名的影响

地名的改变还有一种是出自政治上的需要或某种政治心态而致的。例如五胡十六国的政治局面曾经造成地名使用和行政管理的混乱。隋朝开国后,为了适应全国统一的政治需要.而对地名做了大大的调整,地名的更改面达到了百分之三至四。

东汉时期

东汉王莽墓权夺位做了皇帝,为了达到“名正言顺”和摆脱政治危机的目的,便以《周礼》为据进行托古改制,其中之一就是大规模地更改地名,将西汉的82个郡名更改了62个之多,其中许多郡名还被冠以“平”、“顺”、“归”、“新”这类字眼,很明显地反映了他渴求人们归顺新政的心态。

文化大革命时期

地名的更改不仅古已有之,现代社会仍有因袭。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实行民族大团结和睦邻友好政策,消除大汉族主义的不利影响,政府将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归绥市改名为现在的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是蒙语的音译名,愈为绿色的都市;新任维吾尔自治区首府的原名“迪化”也有大汉族主义之嫌,被更名为“乌鲁木齐”市,其意为美丽的牧场;与朝鲜交界的安东市被更名为丹东市;与越南交界的镇南关被先后改为睦南关、友谊关。

“文革’期间,改地名的现象就更如一股狂潮席卷中国大地,人名、地名、厂名的更改无一不与当时的政治动态挂钩,尤其是其中旧时代成分更是批判、横扫、砸烂、消灭的对象。为了实现彻底的“革命化”,许多地名(主要是路名、街名、巷名)都被换上了革命的、红色的新装。什么“东方红、红旗、人民、红日、红霞、反帝、韶山、延安、跃进、大寨、永红、红卫兵、红心、红云”之类的名字充斥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真可谓“全国山河一片红”,对革命、红色的迷信心理和政治心态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当然,这一切随着那个狂热的时代的结束而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