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时期大都城内的庙宇

元代时期大都城内的庙宇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4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5756

标签:

摘要: 蒙元王朝君臣笃信释道,寺观等宗教建筑散布大都全城,其中皇家赐建大天寿万宁寺,在宫城正北,居全城的中心。至元八年(1271)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积极推行汉法,由于元朝统治者用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各种宗教,使得儒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后来的喇嘛教在大都...

蒙元王朝君臣笃信释道,寺观等宗教建筑散布大都全城,其中皇家赐建大天寿万宁寺,在宫城正北,居全城的中心。至元八年(1271)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积极推行汉法,由于元朝统治者用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各种宗教,使得儒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后来的喇嘛教在大都城内外都各有其所。另外,元人接受宋、辽、金的文化礼俗,重视供奉祖先遗像的原庙设置,“凡各寺有影堂,分其祭祀”。受地形、水系的影响和城市规划的约束,元大都城内的寺庙多选建在较高的台地上,又因为原庙的祭祀活动需要皇舆出行和较多官员参与,所以原庙往往还要选择城内街衢冲要的交通便利之处。这些庙宇为明朝北京城修建寺庙奠定了基础,也构成北京城最初的分布格局。

元代,大都城内已经出现属于西方基督教的讲经地,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圣方济会于万宁桥东北靖恭坊内建造也里可温十字寺,后来也做了唐妃娘娘的原庙,遗址在今东城区鼓楼方砖厂胡同路北。

如果我们在明清北京城市复原图上将元代大都城内的庙宇一一落位,不难发现多数元代祭祀地仍然被用作寺庙的基址。至于那些被废弃的元代寺庙,因其占地较广,一时并未被改建成普通的居民宅院,而是改作明清两代官府的职能用地。例如:萧墙东北隅的崇真万寿宫,明代废弃后基址改作天师庵草场。清代草场又被废弃,改建诚亲王府,道光以后又演变成公主府。如今用作北京中医医院,仍然是公共职能单位用地。也就是说元大都城的庙宇由于在建筑面积上打破了规划齐整的街道胡同格局,对后世来讲,不但奠定了明、清内城部分庙宇布局,而且其地基一般仍被官方的职能部门采用。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