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地方官有关的品阶勋爵制

隋唐五代地方官有关的品阶勋爵制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3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5769

标签:

摘要: 秦汉的地方官只有简单的秩俸多少的区别,魏晋南北朝则进而有品级高低之分,至隋唐而品下分阶、品外有勋有爵,将官员的等级高下更加明细化。 隋唐官员有职事官与散官之分,职事官有职务与权责,而散官并无具体职掌,只是表示身份地位的称号。州县职官属于职事官。职事官都有品。隋...

秦汉的地方官只有简单的秩俸多少的区别,魏晋南北朝则进而有品级高低之分,至隋唐而品下分阶、品外有勋有爵,将官员的等级高下更加明细化。

隋唐官员有职事官与散官之分,职事官有职务与权责,而散官并无具体职掌,只是表示身份地位的称号。州县职官属于职事官。职事官都有品。隋文帝时厘定官品为九品三十阶,即自一品至九品各分正从两档,而自正四品至从九品每档又各分上、中、下三阶。隋炀帝时曾去上、下阶,仅留正从。唐初复为九品三十阶。这三十阶在实践上可看成三个等级,即三品以上、五品以上及六品以下。对地方官而言,三品以上的有府尹、上州刺史等,这一等级的官员一般由皇帝亲自任命;四品、五品官一般由宰相提名经皇帝批准。六品以下是低级官员,只需通过吏兵二部检选注拟并经过例行的审报手续即可任命。

散官也叫阶官,自隋代起,“以职为实,以散为号”,始有明确区别。唐代才建立一整套文武散官制度。按规定,凡九品以上职事官,皆带散官称号,称为“本品”。本品高而职事官低者谓之守某官,本品低而职事官高者谓之行某官。唐代官员的服色依散官而不依职事官。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七品服绿,九品服青。都督、刺史散官不及五品的可以借绯,但离任则停

勋官本来是赐给立功将士的荣誉称号,后来也渐及于朝官。隋文帝时定勋级为上柱国至都督凡十一等。扬帝及唐初多有改易,至于与散官名称错乱,唐高宗加以厘定,定为十二转。凡以战功授勋者,要根据量化的军功来决定勋转的授予,如以少击多,杀获敌人十分之四者,授勋五转;两军相当,杀获敌人十分之二者,授勋三转等。朝官文臣及其他无战功者也可授勋,以劳绩代战功。

封爵是享有特权的一种标志。隋唐五代的封爵分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共九等。亲王只授予皇子,郡王以下,文武大臣亦可获得。得封爵之途或靠血统,或靠立功。一旦 受封,则注明食邑多少户,但那个数字也是虚的,还要加上“食实封”若干户,才是真正享受到的封户租税。

中唐以后,由于使职差遣制度的发展,还出现检校官、宪官等名号。本来,在隋代和唐前期检校官是暂行代理的意思,如贞观六年以魏征为检校侍中,即代理侍中,第二年才正式任命为侍中。

中唐以后,检校官变成虚衔。各种使职,尤其是诸道使府立功将校,大多带中央台省官衔,如上至三公、仆射、尚书,下至郎中、员外郎、校书郎,这些都称作检校官。这些官名全是虚衔,表明地位之尊崇和升迁的经历。例如诗人杜甫,世称杜工部,其实并未在工部担任过任何职务,只是在西川节度使严武的幕府里当幕僚时挂过检校工部员外郎的虚衔。还有带御史台官衔的,如大夫、中丞、御史的,则称为宪官。甚至还有节度使带同平章事的,则称为使相,但自然是一天宰相也不当的。以实例而言,可举大中二年二月的一份制书作说明。该制书载有一长串的官称,即“剑南西川节度使、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成都尹、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李回责授湖南观察使”。这里,剑南节度使是使职,光禄大夫是散官,检校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是检校官及使相,成都尹才是职事官,上柱国是勋官,陇西郡开国公是封爵,食邑二千户是虚封的户数。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