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梅雨期与梅雨强度概况

我国的梅雨期与梅雨强度概况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3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4929

标签:

摘要: 梅雨期与梅雨强度 入梅与梅雨期的确定 梅雨期与梅雨强度 初夏,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北上,长江中下游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时间较长、雨量非常集中的阴雨天气。由于正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此时的降雨被称之为“梅雨”或“黄梅雨”,又因阴雨连绵,器物易霉,亦称“霉雨”...

梅雨期与梅雨强度

初夏,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北上,长江中下游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时间较长、雨量非常集中的阴雨天气。由于正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此时的降雨被称之为“梅雨”或“黄梅雨”,又因阴雨连绵,器物易霉,亦称“霉雨”。梅雨是东亚大气环流由春到夏演变的产物,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仅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至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西南部的地区。

梅雨一般出现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期间。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在初夏的东亚大气环流季节转换的背景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位置北移到20°〜25°N之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降水过程频繁、降水量集中的持续多雨天气。因此,一般采用5〜8月期间,长江中下游5个代表站的逐日降水量和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110°〜125°E范围内的逐日平均脊线位置来确定入梅日和梅雨期与梅雨强度。

入梅与梅雨期的确定

入梅与梅雨期的确定如下:

某日5站中有2站以上(含2站)出现降水,且5站日降水总量>10mm,算为一个雨日;连续10日内雨日数所占比例>50%的最早的一个雨日,称为一个雨期的开始日,而最晚的一个雨日,称为一个雨期的结束日,一个雨期(开始日至结束日)任何10天的雨日比例均>40%,且没有连续5天(含5天)以上的非雨日;梅雨期内可以有一个以上的雨期,但一个雨期内必须有>6天的雨日,且雨期中5站降水总量的日平均值>25mm;梅雨期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允许出现<20°N或>25°N的波动,但波动的连续天数不超过5天,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连续5天以上>25°N,且江淮流域出现35°C以上的高温干热天气,长江流域的雨季结束;梅雨期内第一个雨期的开始日为入梅日,最后一个雨期的结束日的次日为出梅日,入梅日和出梅日之间的天数为梅雨季节长度,而其间所有雨期的天数称为梅雨集中期长度;4月、5月达到上述标准的梅雨期称为早梅雨。

梅雨强度由梅雨强度指数表示,梅雨强度指数考虑了典型梅雨期长短的贡献,梅雨期内降水强度的贡献,以及整个梅雨期内总降水量的贡献,而梅雨期内降水强度则由梅雨期内5站降水总量除以梅雨集中期长度得到。根据梅雨强度指数的大小可以将梅雨强度分为强、正常和弱三个等级。

当6月、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出现稳定持续的雨带,降水量异常偏少,梅雨过程不明显,按照上述标准判定不出梅雨期,这样的年份称之为空梅。空梅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从1885〜2006年的122年当中仅出现了10个空梅年,而1951年以来只有4个空梅年。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