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门之外城七

北京城门之外城七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2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4873

标签:

摘要: 为了抵御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定都北京一百四十七年后,又在内城的南面加修了外城。外城开有七座城门,与代表皇城文化的内城九门不同,外城七门记录的是京城百姓生活的故事。北京的外城,因为在内城前三门以南,所以也被称为“南城”。在原本的修筑计划中,外城是要包围住内城...

为了抵御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定都北京一百四十七年后,又在内城的南面加修了外城。外城开有七座城门,与代表皇城文化的内城九门不同,外城七门记录的是京城百姓生活的故事。北京的外城,因为在内城前三门以南,所以也被称为“南城”。在原本的修筑计划中,外城是要包围住内城四面的,但工程开始不久,因为耗资巨大,财力匮乏,只好在完成了南面城墙的施工后便草草收尾,于是北京城的样子成了凸字形。

不过也因此而在外城的城垣上 多出了两座面朝北方的便门。因为是为方便出行才开辟出的城门,所以东、西便门也成了北京所有城门当中形制最小的门。而外城最大的门,则是处在中轴线上的永定门,它是外城的正门,当年它取代了正阳门的位置成为了整个京城的南大门。当初修筑在内城与外城的结合处开有两座便门外城是为了国家安定,所以永定门两侧的城门都取“安”字为名,东侧为左安门,西侧为右安门。

过去左安门以“左安架松”闻名京城。在左安门外曾有儿棵虬劲、盘曲的松树。由于盘曲,所以得由架子支撑,故称“架松”。进出城门的人都喜欢在松树下休憩,如今这里建成了面积广大的劲松住宅区。“劲松”也由“架松”而得名。

与左安门对应的右安门, 过去也被叫做“村门”。当年因为右安门外是田野,水源丰沛,植物生长茂密,景色优美。在还没有公园的年代,那里便是人们外出游玩的大好去处。当年在外城,有两条用石板铺砌的道路:一条是连 通永定门与正阳门,为皇帝去天坛和先农坛祭祀而铺设的御道;另外一条则是由城外通往广安门的道路。由于辽南京城、金中都城的城址都在广安门地区,所以自古广安门大街便是外省进出的门户。清代,当雍正皇帝决定在河北修建皇陵后,便下令修筑这条从广安门到宛平城的石板路。对于当时耗费巨资铺设的石路,北京人用“一尺道路五两三”来形容。那时仅从广安门到小井村长一千五百丈的路段就花费了白银八万两,平均每修一尺长的道路就要花去白银五两三钱三分。

路修好了,交通的便利也为外城增添了生机和活力。那时广安门外最常看见的景象,就是“拉骆驼跑城儿”。而当人们还在路上为生计奔忙时,战争的硝烟也正悄 然向外城东侧的广渠门蔓延。明崇祯二年,后金军大举入侵,围攻北京城,明军将领袁崇焕率兵连夜驰援京师。 在广渠门外,袁崇焕以九千 的兵力,对抗十万人的八旗军。在明军的奋勇抵抗下,皇太极只好退驻关外。这是北京外城在建成76年后经受的第 一场战争的考验。很多人会把 这次战争与一百八十年前德胜门外于谦保卫北京城的战争联系在一起。历史在不同的时空中,产生了戏剧性的巧合。

岁月改变着大地上的景物,守卫了北京近千年的城门一点点地消失了踪影。“内九外七皇城四”,今天知道这句老话儿的人越来越少。曾经那个由城墙拱卫,城门把守的北京城,离人们越来越远。但是随着2003年10月,永定门复建工程的起动,人们心中那段尘封的记忆又再次被唤醒。永定门于1957年在城市建设中被拆除。那时的永定门有着高大的城楼,并且和内城的正阳门一样都在箭楼下开辟了门洞,巨大瓮城把两者连接起来。当年作为北京中轴线的南端点,在形制上,永定门是外城最髙大的一座城门。而这次的复建工程是要在其原址上,重建永定门北侧的城楼,工程完全按照当年永定门城楼的图纸施工。为什么要重建它呢?从北京中轴线标志性建筑的示意图,比照着今天的历史地图,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些标志性建筑中,唯独缺少了永定门。

永定门城楼复建后,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全部齐备。城门是深藏在古城深处的历史印记,人们在历史与现实的回转交错中,重新感受着时间是如何改变着北京的记忆。留住对昨天的记忆,我们才能更加清醒地面对北京今天的改变,才能更好地去描绘这座古老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