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古镇水陆交汇的张家湾

漕运古镇水陆交汇的张家湾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9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6776

标签:

摘要: “张湾千载运河头,古垒临漕胜迹稠;详墓观桥帆蔽水,曹宅去铺帔成流。”张家湾码头最早建于我国元代。到了明朝时期,张家湾就因为地处运河边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享有了“大运河第一码头”的美称。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张家湾一带,曾经河流密布,众多的河流在此交汇,交通便利,使...

“张湾千载运河头,古垒临漕胜迹稠;详墓观桥帆蔽水,曹宅去铺帔成流。”张家湾码头最早建于我国元代。到了明朝时期,张家湾就因为地处运河边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享有了“大运河第一码头”的美称。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张家湾一带,曾经河流密布,众多的河流在此交汇,交通便利,使这里一度成为商品的集散地。而时至今日,许多河流早已干涸或废弃不用。

我国元朝年间,北京叫做大都,通州叫潞县,最初它们之间是有水路连接的。通州古时是北京的东大门,在没有汽车铁路的年代,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曾是客货运输的命脉。据说在元朝初年,商船能够从通州直接驶进北京城里的什刹海,甚至积水潭。

后来,随着北京城里的人越来越多,连接北京和通州的水也变得越来越浅,能通航的河段也就越来越短了,最后航运的终点就改在了距京城几十里地的通州。历史上通州的张家湾就是由此兴盛起来的。那时,从东南各省运往京城的粮米、布匹以及日用百货,北上顺着京杭大运河到达通州,也就到了终点。这些船只,分别停在两处:一处是城南的张家湾;一处是城北的黄船埠。然后,这些货物装上马车,走四十里驿路,才转运到京城。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元朝政府在通州的张家湾一带设置了“陆站”和“水站”。所谓陆站,就是通过道路传递文书的驿站;而水站,则是指通过水运来传递文书的驿站。张家湾因此也成了北京地区惟一的水陆合驿的驿站。明朝迁都北京以后,为了加强南北的联系,动用大批民工重新疏通了京杭大运河。通州作为漕运进京的咽喉,逐渐成为仓储重地和驿站的枢纽。而张家湾由于水运发达,因此成为建立驿站的最佳地点。由于京杭大运河贯通着长江、淮河和黄河,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通过运河直达通州。而且陆路从北京出发,经通州到蓟州,向北到达榆林分道后,北上可以到达内蒙,往西则可以连接山西。

建于我国明朝永乐年间的潞河驿,正是适应当时漕运发展需求,在张家湾一带建立起来的。有关潞河驿遗址的具体位置,如今已经很难考证。虽然遗址难找寻,但这丝毫也不能影响到它在北京邮驿史上的地位。据史书记载,潞河驿馆分为东西两部分:驿馆西为总会铺,负责接收从水路和陆路传来的各方文牌;东边为来宾馆,后来又变成抚夷馆,专门接待外国使节。

潞河驿建立以后,曾经一度成为南来北往的政府官员、使节进出北京稍事休息停留的地方。明清时期的政府官员进京,都必须在通州的潞河驿等候皇上召见的谕旨,然后才能够真正进入北京。明朝时期,陆路从北京出发,经潞河驿向东,过三河夏店驿,和蓟县的渔阳、遵化的石门连成一体;水路经张家湾和路河驿连通了运河,道路交通十分发达。

至今,河流依旧是历史上的那条河流,只是我们早已看不到当年舟楫蔽日的热闹景象。到1899年,随着近代新式邮政的兴起,清政府在通州设立邮政分局,通州的驿站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通州这一段运河早已是水浅泥淤,行船已成往事,新修的一条条铁道、公路又不和张家湾挨着,张家湾逐渐由繁盛转入了沉寂。

今天的张家湾,已经很难找寻到当年兴盛的痕迹。只有那条不知和大运河有何血缘关系的河流,以及河上一座很古老的三孔石桥,还有河边那剩下不足十米的青砖城墙,仿佛还在向我们讲述着它们过去曾经的辉煌。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