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前期城市起源形态的比较

中古前期城市起源形态的比较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9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4388

标签:

摘要: 1、依托前代的遗产——罗马帝国时期的军事要塞 罗马帝国时代留下来的城市,从“黑暗时代”(TheDarkAges)以来始终保持着城市的身份,虽然在规模上已经有所缩小;罗马帝国解体后大多数军城一度被遗弃,但是后来又在原址重建而成为城市。罗马人的军城因选址的优越和...

1、依托前代的遗产——罗马帝国时期的军事要塞
罗马帝国时代留下来的城市,从“黑暗时代”(TheDarkAges)以来始终保持着城市的身份,虽然在规模上已经有所缩小;罗马帝国解体后大多数军城一度被遗弃,但是后来又在原址重建而成为城市。罗马人的军城因选址的优越和建造的强固,在其被废弃以后,仍然保存着部分防御工程,能够吸引某些老居民回到原地,稍加修复而重新使用。同时也利于新移民进入这些地区后很快将它改建成新的防御基地。罗马军城最明显的建筑形态上的标志是具有四方的城墙与规整的格子状的城市街道结构。所以,中世纪欧洲城市凡是建在罗马军城旧的基础上的城市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罗马人旧城的痕迹,只是格子状街道结构已然无用了。11世纪以后,城市重新开始更有活力的生活,城市建筑的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在形态上新建城区与罗马旧城形成强烈的对比。

典型的例子是德国多瑙河畔的雷根斯堡(Regensburg)。该城起源于罗马帝国时代建于多瑙河南岸的边境军城,罗马军团撤退以后,并没有被全部废弃,旧城的周缘一直保持到11世纪城市再次兴旺。以后,人们能够很清楚地发现规整的旧罗马军城被套在已经扩展的零乱的新城市中。雷根斯堡城市生命长期不衰是由于它选建在多瑙河渡口,始终保持着交通方面的优势。

法国巴黎城也是在塞纳河渡口古罗马军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城市起源地的罗马军城建在塞纳河中心的小岛上,中世纪时城市首先在河南岸(今拉丁区)扩建了居住区,然后河的北岸也开始发展,并跨河建城墙将整个城市围起来。至于巴黎城市的展拓则是后来的事情了。

在英格兰,这类沿用罗马帝国时代旧军城的城市名称多冠以“Chester”的后缀,如:切斯特(Chester)、奇切斯特(Chichester)、温切斯特(Winches-1«)等。但是,英格兰的一些中世纪城市有可能是后来的人侵者在接受先进文明过程中对罗马军城建筑方式的复制,并不全是罗马军城的旧基。

2、取得城市身份的村落
农业经济的乡村聚落,因开发周围地区获得收益,逐渐促进自身的发展,而取得了城市身份。能够获得发展机会的村落一般都分布在交通沿线,因旅客的停宿、食用,村子里有部分比例的村民转而从事专门的、非农业性的劳动服务。虽说人数不会太多,但是毕竟导致这些村落具有某些商业功能。从事此类活动的村民沿交通道路修建自己的店铺小屋(Vills),成排的夹道小屋构成一个具有商业职能的区,其中还常有一个定期市场,形成商业中心地,从而使这类村落取得了城镇的身份。

这类由村落有机成长的城镇,建筑面积不一定比周围的农业村落大多少,而其形态多为一条穿镇而过的大道构成主街,街两旁是密集的店铺房屋,没有多少建筑纵深,或者以短巷相隔,外围也不一定建有城墙。

3、“有规划的设防城镇”
通常意义上讲,“有规划的设防城镇”(法文bastide)是指13世纪经过预先规划而建造的新城镇,主要分布在法国西南,还有一些建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它们有许多相似性,但是在形态和功能上,又因各自民族特性的差异而有所区别。所有“有规划的设防城镇"(bastides)都有这样三个特征:
特征一,大多数城镇没有建立在某个历史聚落的遗址之上,而是一座经过预先规划的新城;
特征二,由直线条地块组成了城镇布局的网格状系统;
特征三,移建新城的主要动机是城镇内居民的住屋是与邻近的田地及其他经济特权结合在一起被授予的。授予城镇外围的农地对所有早期中世纪城镇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最大的规划城镇,也首先是农业社区,只有很小比例的居民从事非农业的活动。法国的“bastide”授予权来自国王,由其规划承建,并组织城镇的防务。那些被授予国王田地的承租人获得自由民身份的回报是为国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当然也包括对当地贵族的对抗,而这正是取得城市身份的必要条件。

从形态上看,除极少数例外,“有规划的城镇”(bastide)均设防,也就是外围建造一圈城墙。但是法国和北威尔士之间有着明显的对比3威尔士的规划城镇建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城堡,能有效地抵抗军事袭扰。大多数法国“bastide”的城墙仅能给居民很少一点安全感。城墙的形式有四方型和环状。

4、“新移民城镇”
这类“新移民城镇”(plantedtown)是指上述所有中世纪城市以外的新建城镇,建成区或有或没有预先经过规划,要根据是否具有网格状街道系统来辨认,相对均勻的网格与移民和其所分配的土埤有关。在这类新城中的居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自由民,身份不同于被禁锢在土地上的农奴。在这类新城中坚固的防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普遍建有环状的城墙。它们遍布在欧洲易北河以东地区。譬如1248年在东德意志建造的新勃兰登堡(NewBrandenburg),就是一个典型的经过事先规划、有规整的网格状街区,外围建造城墙,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新移民城镇”。

当走出分裂战乱,再次建立一统政权的杨隋、李唐王朝重新部署全国的州县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时,作为州、县治所的城市并没有完全利用秦汉以来留下的众多郡县治所旧城基础。我们借助《通典•州郡典》做了粗略的统计,发现有100多座秦汉时代的郡县城池被废弃不用,而是在附近另建新城。这一现象与欧洲在罗马帝国解体后大多数罗马军城一度被遗弃是一致的。

被废弃不用的汉帝国郡县城大多数分布在边陲地区,当汉朝的势力内缩时就废弃了;还有一些属于列侯所封的食邑,或公主所封的食邑,不再直接作为地方行政中心,因而被省并;内地被废弃的城池主要是受到战争的摧毁、河水的湮颓,已不堪居住,或交通线路发生改变而失去地理优势。总体来看,被废弃的汉代郡、县城数目比例并不很大,后世许多地方城市的选址可能仍然沿用汉代城池旧基,这种现象与欧洲中古前期的情况是一致的。目前中国考古学界在全国各地已发现的汉代城邑聚落遗址超过100处,但是对两汉城市形态的研究还仅局限于西汉长安、东汉洛阳两个都城,对大量地方城市缺乏详细的发掘研究报告,只能根据已发表的资料做些推测。从已知汉河南县城(今河南洛阳)、武安县城(今河北武安县西南)、东阳县城(今江苏盱眙县东)等故城遗迹城址平面均为方形或接近方形,可推知平原地区的汉代郡、县城的平面形态均采用方形或接近方形。实际上,如果不受地形影响,一般经过预先规划的城市的城墙都会采用方形或长方形,因为从测量角度来看,这是最简便易行的设计。因此,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帝国和汉帝国建造的城市外缘多是方形的城墙,东方和西方当时并没有谁影响谁的问题。采用圆形或不规则曲线城墙的城市,一般是选址在岗丘上,或山地的河岸边,主要是为照顾地形之便。

后世仍然沿用汉代城池旧址的城市,是否与中世纪欧洲凡是建在罗马军城旧址上的城市一样仍然部分保持着汉代旧城的痕迹呢?这方面的考古发掘虽然不多,唐代长安、洛阳城均已选址新建,不能说明问题,但是对广州、苏州、桂林等城市的历史地理研究表明,被分别压在这三座城市下面的汉代南海郡城、会稽郡城和始安县城的平面结构,对后代延用时的制约影响是存在的,特别是后世城内街道的框架往往不得不俯就早期城市留下的结构。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