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历史发展之金界壕

金代历史发展之金界壕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9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4994

标签:

摘要: 提起长城,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的万里长城。然而,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上也有一道长城,史称金界壕。因为修筑于金代,所以也叫金长城。与人们熟知的万里长城不同,这是一道没有城墙的长城。 草原上隆起的便是金界壕遗迹在内蒙古辽阔的土地上,东西南北纵横走...

提起长城,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的万里长城。然而,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上也有一道长城,史称金界壕。因为修筑于金代,所以也叫金长城。与人们熟知的万里长城不同,这是一道没有城墙的长城。

草原上隆起的便是金界壕遗迹在内蒙古辽阔的土地上,东西南北纵横走向有许多道起伏,这便是金界壕的遗址。它是金代女真人为了防御蒙古铁骑南下侵扰,而在整个北方草原上修筑的边塞军事防御工程。与我们熟悉的明清时期的长城不同,金界壕不用砖砌,不用石垒,绝大多数都是就地取材,仅仅由穷土砌成。界壕是以挖掘成一道漫长的壕为主,壕堑深约四至五米,上宽八至十米,壕底宽仅为四点五米;而挖掘壕堑时掘出的土石方,堆积在最堑南侧,形成漫长的界堤。界堤最高的不过六至八米,一般的都只有三至四米髙。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条长龙横卧在草原上一样。

金界壕作为军事防御工程,主要是利用壕和墙来抗拒骑兵的冲击,而在界壕的内侧每隔二百多米的距离,就会修筑方形的壕堡,壕堡内可屯住少量的士兵和武器装备。

针对蒙古铁骑善于驰骋、越障、疾速猛冲的特点,为了有效地削弱骑兵的战斗力,除壕堡外,在界壕内侧每隔六十米或七十米的距离,还修一边堡,有士兵戍守、瞭望。六十至七十米是古时一箭可以射出的距离,因此也叫“一箭之地”。这样一来堡与堡之间对射的距离为三十米或三十五米,这就意味着弓箭的杀伤力和命中率提高了一倍。土堡前后位置相错,更可以左右开弓。后来明代在修筑长城时有许多地方汲取了金界壕的特点。

今天金界壕的遗迹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还有一小部分在俄罗斯和蒙古。金界壕现存于地上所能看到的长度,约五千五百公里。以走向而言可分为岭北线、北线和南线。三条界壕,宛如三条巨大的长龙,沿大兴安岭穿山越涧,横卧于蒙古草原,虽历经七百余年风风雨雨,界壕至今仍然清晰可辨,它记录着了草原上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岁月。

金界壕从1123年开始修建,直到1198年前后才最终成形,其间历时七十余年。由于北方多风沙,建造期间界壕常被风沙所填平,失去作用,经常要重修或重建。而这土筑的边墙是否真的能阻挡住蒙古的铁骑呢?当年金朝为了抵御北方部族的南侵,一方面向北方增派兵力,另一方面便是修筑阻挡骑兵南进的界壕。而事实上,金界壕的形成并非一簇而就,伴随着战争的硝烟,界壕在慢慢地延长,最终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它也成为了记录金代历史发展的一个载体。

十二世纪初期,女真族崛起于我国东北的松花江上。1115年时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金的势力不断扩张,不久便与南宋、西在中原地区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在金王朝野心勃勃掠占中原的时候,肚居在蒙古高原东部的塔塔儿部的势力强大起来。为防御塔塔儿人南进,1123年金朝在大兴安岭以北的草原上第一次挖掘了界壕。之后蒙古部在首领铁木真的率领下崛起,举兵东征西讨,不仅战胜了塔塔儿部,还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国,势力范围扩展到大兴安岭一线。于是金朝不得不下令在大兴安岭南麓第二次挖掘界壕,后来界壕的修筑工程一直向东南方向伸延,过临潢府折向西南,同时在西北部也修筑了一道界壕。

在此后的作战中,由于金朝既要用兵中原,又要不时派遣军兵北上抗御蒙古军,所以经常是胜少败多。到了金章宗时,金军又遭到了弘吉剌部的攻击。而此时金的都城已由上京迁到了燕京,改称中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为了保障中都的安全,又在原有界壕的南方挖掘了新的界壕。随着蒙古军势力的增强,金又在不同的区域增修了界壕,以加强防御。金界壕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1234年,大金帝国在南宋和成吉思汗的南北夹击下,虽有固若金汤的千里壕墙,但在蒙古铁骑面前顷刻间土崩瓦解,金国灭亡。经过八百多年历史烟云的洗礼,金界壕仍似长龙巨蟒般横亘在千里草原之上,婉蜒于崇山峻岭之间,浮游于草海之中。如今,虽已没有了金戈铁马、箭响弓鸣的战火硝烟,但这“长龙卧野”的景观却留给我们许多深思感叹!

金界壕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