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水系中一些主要河流变迁的概貌

海河水系中一些主要河流变迁的概貌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8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7086

标签:

摘要: 海河水系形成以后,可以宋代界河(《水经注》拒马河下游,大致为今霸州市、雄县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大支流水系,这是由白洋淀一文安洼这一条东西带状 延伸的现代构造沉降洼地所决定的。南系包括清、漳、滹沱、溘、涞、易等水,北系包括瀠、沽、鲍丘、璐、沟、庚等水。历史时期南...

海河水系形成以后,可以宋代界河(《水经注》拒马河下游,大致为今霸州市、雄县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大支流水系,这是由白洋淀一文安洼这一条东西带状 延伸的现代构造沉降洼地所决定的。南系包括清、漳、滹沱、溘、涞、易等水,北系包括瀠、沽、鲍丘、璐、沟、庚等水。历史时期南北两系各水下游都曾有过较大的变迁。今列举其中几条主要河流的变迁,以窥海河水系中一些主要河流变迁的概貌。

(一)潮白河。潮河古称鲍丘水,白河古称沽河,原非一水系。据《汉书•地理 志》、《水经注》记载,在西汉中期海侵以后,沽水在泉州县(今天津市武清区西南)境入海。鲍丘水在雍奴县(今天津市武清区西北土门楼村)境人海。以后海水东退,据《水经•鲍丘水注》,鲍丘水西南流至潞县(今北京通州区东北古城村)北与沽水会合,潮白河成一水系。

(二)永定河。据钻探资料表明,永定河出石景山后,在今北京城北、中、南三面 分为五条古河道,流经北京城北的小清河一道时间最早,据C14测约距今18000〜7000年。这些都是永定河史前时期的古河道,处于出山后分流的状态。西汉时代 治水(后称瀠水)经蓟城(今北京城西南隅)南,东南至泉州县(今天津市武清区西 南)人海。东汉以后,下游称清泉河,流蓟城南,又东至雍奴县与沽水会合,经笥沟 与南来的清河在天津相会,成为海河水系北派的主要河流。《水经注》时代笥沟断流,瀠水东流与沽河、鲍丘水会合,东循今蓟运河下游入海。

(三)大清河。上游分为南、中、北三股:北股为南北拒马河、易水,中股为唐河(即古滝水)、徐河、漕河,南股为潴龙河,上游包括大沙河(即古孤水)和滋河。海河水系形成之初,各自东流至天津市区会合。北宋时期北方与辽(契丹)的界河以南有一条带状的湖泊洼地,即今白洋淀一文安洼凹陷地带。北宋初年为防御契丹骑 兵南下,将南面的溘水、滹沱河、漕河、鲍河、徐河、鸡距泉等大小河流均引人这一洼地,形成了西起保定,东近海的屈曲450公里的塘泊地带,作为潴泽国防线,北连拒马河下游的白沟河(即当时的界河),其时北面的永定河下游也注入界河,因而界河成了包括永定河、滹沱河、永济渠及其间大小诸水的一大水系。宋朝南渡,界河失去了限制南北的作用。于是南面滹沱等河脱离了界河,北面来的永定河则挟带大 量泥沙填于界河各段之中。明中叶以后,界河渐被淤平,水体南移于大清河。

(四)滹沱河。《禹贡》、《山经》时代原属于黄河水系,西汉时大河从今黄骅市境入海,滹沱河脱离黄河独流入海,下游分出岔流数股,除干流外尚有滹沱别河、滹佗别水等岔流,在今青县附近会流人海。三国以后滹沱河自饶阳以下夺狐水经河间、任丘、文安、大城.与拒马河会合,同流入海,成为海河水系南派的一大支流。直至唐代仍然沿袭此道。宋代导滹沱河人边吴泊,注于塘泊,乃为人工北流的一支,另一支东流经深州(今深州市),至乾宁军(今青县)与御河合流,又有一支自鼓城南流注人葫芦河(今滏阳河)。金元时北流一支已不见记载,下游多走东、南二道。明时簿沱河主流已脱离大清河,自藁城以下分为三股:一股自藁城县东南流经束鹿县南,注入淫阳河;一股北流自饶阳经河间、任丘,注人五官淀(今任丘市东北);一股南流经宁晋县,注人宁晋泊(今宁晋、新河间滏阳河)。明代后期,每逢洪水泛滥,以南流宁晋泊一股为常。北道渐微,河势趋南。晚清时引滹沱河入子牙河道,两岸修 筑堤防,固定河道,今滹沱河、滏阳河会合同人子牙河的局面基本奠定。总之,历史上滹沱河南北摆动很大,其范围大致以藁城为起点,北至淀泊洼地,南至滏阳河。 宋以前北流为主,属大清河水系;元明以后,以南流为主,属滏阳河水系。晚清以后与滏阳河并为子牙河一大支流。

(五)南运河。上游为漳、卫两大河流。卫河前身为魏晋时白沟,白沟原为《禹贡》、《山经》成书时代的黄河故道,以后黄河改流,残留地面河道以沥水为源,因水流较清,故称清河。东汉时上游由人工疏导为白沟,东汉末年曹操引淇水人白沟通 清河,下游至青县合滹沱水,成为河北平原上纵横南北的运河大川。以后又开平虏渠,清河又北由平虏渠合狐水,由孤水下游至天津市区与沽水合流。《水经注》时代清河自大名至东光段,在今南运河(卫河)之西。隋开永济渠后,今德州以下走今南运河道,德州以上仍在今南运河之西。北宋中叶以后,永济渠时为黄河所夺。元明以后经多次演变始成今日卫河河道。

(六)漳河。漳河在历史上变化最大。《禹贡》时代漳河为黄河一大支流,在今河北肥乡县境注人黄河。西汉以后,《禹贡》所载大河故道即成漳河下游。但在反映西汉后期情况的《汉书•地理志》里,今新河以下漳水已不复北流,改道东流经南宫、枣强、景县、东光注人大河。东汉时黄河改由山东利津人海,漳河下游即由西汉大河故道人海。曹操于213年开利漕渠,引漳水自斥漳县(今曲周县东南)南至馆陶(今馆陶县)西南注入白沟。此后漳水下游迁移无常。唐代漳水下游至少有二股:一股北流,与《水经注》时代的漳水河道大致相同,经今临漳、成安、肥乡、曲周、 平乡,以下走今潘阳河,注人大陆泽,出泽后又走今淫阳河,至衡水以下经武邑东北流,截永济渠,东北入海;一股南流,经魏县至馆陶入永济渠。南北两道之间还有零 星漳水记载,或为分支,或为故道,然首尾不明。北宋时漳水下游主流仍走北流滏 阳河一股,中叶以后,衡水以下为黄河北流所夺,成为黄河一大支流。

综上所述,海河水系在历史上变迁之大,仅次于黄河。主要原因是各水含沙量高,自山区进入平原后,河床摆动不定。宋代以后,由于诸水发源地太行山区开发加剧,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含沙量与日俱增,变迁也日趋频繁。沈括《梦溪笔谈》云:“凡大河、漳水、滹沱、琢水、桑乾之类,悉是浊流。”其变迁特点是:一是下游河道往往从单股发展成多股,最后又逐渐演变为单股;这是因为早期河道含沙量不高,经长期稳定后,泥沙增多,河道在扇形平原上分成多股,又因堤防不全,故变迁无定。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