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及三国时期的政治概况

东汉及三国时期的政治概况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7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7618

标签:

摘要: 刘秀重新建立汉朝政权,奠都雒阳,史称东汉。开国之初,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有利生产的政治措施。因较长时期的战祸,人口锐减,劳动力短缺,故裁并四百多个人烟稀少的县,以减少官吏,同时又下令遣散部分服役军人还乡生产,而且又以大批弛刑徒屯田边境,代替征调的戌卒。尤其更重要的...

刘秀重新建立汉朝政权,奠都雒阳,史称东汉。开国之初,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有利生产的政治措施。因较长时期的战祸,人口锐减,劳动力短缺,故裁并四百多个人烟稀少的县,以减少官吏,同时又下令遣散部分服役军人还乡生产,而且又以大批弛刑徒屯田边境,代替征调的戌卒。尤其更重要的是下诏释放奴婢,这不仅有利充实生产劳动力,更缓和了阶级矛盾。通过这些措施,从而增加了大批生产劳动力。另一方面,又屡次下诏,以郡国公田及上林苑土地分给贫民耕种,并贷给种子农具,山林池泽亦任民开垦不收税,同时还兴修水利,保证农田灌溉。由于措施得力,至明帝时,生产蒸蒸日上,社会经济不仅回苏,而且有所发展,统治也就日益巩固了。

东汉自章帝去世,政治即进入黑暗期。外戚当权,宦官参政,形成两大政治势力集团。这两个集团为扩大势力,拉拢一些官僚作为羽翼。官僚集团势力发展很快,与外戚、宦官形成鼎足之势。外戚和宦官集团相继失败后,官僚集团便成了东汉统治阶段的代表。魏晋南北期的士族,就是由这个集团演进而成的。

在东汉政府的纵容下,三个集团肆无忌惮地大事兼并土地。广大依附的农民,则被束缚在土地上,为人压迫剥削。因此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据史料记载,自和帝以来,全国各地曾陆续爆发过大小百余次农民武装起义。最后终于在东汉末灵帝中平元年爆发了波澜壮阔的黄巾起义,一发就不可收拾了。

东汉初,匈奴不断骚扰北部边境,构成对汉的威胁。嗣后因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附汉者日众。接着汉又击败北匈奴,解除了北部边境的威胁。北匈奴失败后,鲜卑族有的部落如拓跋部等乘机向漠北发展,逐渐强大起来,也对汉边境进行骚扰。

王莽时中断了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匈奴乘虚而入加以控制。东汉明帝在天山北路伊吾庐设置宜禾都尉屯田,接着又置西域都护府和戌己校尉。旋派班超出使西域,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控制,赢得各国敬仰。东汉在西域很多地方推行屯田,驻屯人数及经营规模,都超过了西汉。在丝绸之路的沿线,还列置驿亭,便利商旅。可见东汉经营西域,是颇著成效的。

东汉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最失策处,当属西北的羌族问题。羌族内迁的很多,安帝用兵西域,征发羌人从征,致激起西北各地羌人联合反抗,东汉政府多次调集大军镇压。此后,羌族又连续发生几次大规模的反抗,给东汉政府造成很大的威胁。这场对羌战争,先后延续了五六十年,东汉元气亦大伤。对羌战争方告一段落,一场急风暴雨似的黄巾大起义又接踵而来,卒至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在镇压黄巾军中,各地豪强地主都纷纷组织武装,成为不同规模的大小割剧势力。灵帝为加强控制郡县,任用亲信大臣为州刺史,总揽一州军政大权,更造就一批割据军阀,形成尾大不掉的困局。

当时袁绍、曹操、公孙瓒、袁术、刘表及孙策等割据势力为争夺地盘,开始了纷争混战的大动乱局势。这番大动乱又使中国由统一走向分裂。各种割剧势力经过战争兼并,逐渐形成三个割据偏安的政权——刘汉、曹魏及孙吴,历史又跨入到三国鼎立的对峙时代。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