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魏邺城的城市规划概况

三国时期曹魏邺城的城市规划概况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5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13533

标签:

摘要: 邺城继承了前期封建社会综合运用城廓分工规划概念的传统,以建春门至金明门东西大道为基准线,划大道北为政治活动区,大道南为经济活动区。在规划概念上视道北地域为“城”,道南地域为“廓”,从而形成市南宫北的总体规划格局。这种规划格局是不乏先例的。例如战国时商鞅经营秦国...

邺城继承了前期封建社会综合运用城廓分工规划概念的传统,以建春门至金明门东西大道为基准线,划大道北为政治活动区,大道南为经济活动区。在规划概念上视道北地域为“城”,道南地域为“廓”,从而形成市南宫北的总体规划格局。这种规划格局是不乏先例的。例如战国时商鞅经营秦国国都咸阳,其总体布置就是如此,宫廷区在城北,市里在城南。邺城在总体规划格局上,颇与泰国咸阳相似。

1.城的总体布局,系采取营国制度传统的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型式,并遵循礼制规划秩序而设计的。由于城是诸侯王国都,按其性质故城之布局当以政治活动区为主,经济活动区为辅。政治活动区的主体是宫廷区,权贵居住区实不过居于依附地位而已。宫廷区系由三个小区所组成,中为正殿(文昌殿)祖社小区,这是宫殿区的核心所在,本“择中立宫”传统制度,置于全城规划主轴线上,以最尊的中心方位,表达其主导地位。按“前朝后寝”传统制度设计的中朝(听政殿)寝宫小区,乃魏王日常治事及生活处,等级仅次于正殿祖社分区,置于正殹之左,以中而微东的较尊方位处之,从功能上也可与文昌殿凝为一体。铜爵园乃宫廷园苑小区,为王游息场所,功能上有别于前二小区,礼制等级又次之,因而附于正殿祖社小区之右,处以西方较卑的方位。权贵居里设于城之东北隅,且以大道与宫廷区隔离,既示内外有别,也体现了君臣等级之差。这便是城北部政治活动区的分区布置概貌。经济活动区布置在城之南部,市是此活动区主体,结合居民闾里及手工作坊,构成城市经济活动区。城南偏东尚有部分官署,与中朝相对,构成一套国家机器的整体。因占地面积比重有限,并不影响经济活动区的完整性。

从上述分区布局,即可概见,宫廷区当是全城的中心,各区都是按各自功能及其礼制等级,依方位尊卑,环绕中心而布列的。所以分区井井有序,城市总体规划结构也很严谨,充分体现了营国制度以宫为中心的规划结构型式和礼制规划秩序的传统特色

2.由于上述规划结构型式,文昌殿之中轴线实即城之规划结构主轴线。这条南北中轴线,南起中阳门,经文昌殿,北达北垣。东西神线则为东自建春门,西迄金明门之连接线。此轴线将城划为两个活动区,应是全城规划的辅轴线。整个邺城规划结构,就是以这组轴线为基准来筹划的。

3.为适应当时群雄角逐的形势需求,邺城布局多着眼军事。从总体上看,由正殿、中朝及园苑三个小区所构成之宫廷区,实际上是城中一座坚强的堡垒。园苑小区内不仅有武器库和马厩,苑之西北城垣尚筑有铜雀等三台,平时可供游息,战时就是防守的制高点一城防要塞。这里还贮备有充足的物资、粮食乃至煤、水。园的北垣更辟有专用的城门——厩门,直接通往城外。这套布置方式确是邺城总体规划的一大特色,充分体现了它所处的时代气息。

4.城市道路采用传统的经纬涂制,自南垣正南门——中阳门直北达宫廷区之大道,为全城南北主干道,与联贯东垣建春门及西垣金明门的东西干道,交汇在文昌殿宫门前。考古实测,此道长730m,宽17m。全城道路分布颇为均衡,故所划分之各分区用地亦较规整,闾里用地尤能达到基本划一的要求。

5.邺城宫廷区的朝寝布局颇具特色。按《魏都赋》记述,中朝听政殿及后寝不置于正殿文昌殿之后,而是另成小区布署在文昌殿之左,这是与营国制度传统的朝寝总体布局方式有所不同的。左思《魏都赋》称听政殿为“中朝”。李善《注》谓:“中朝者,内朝也。汉制,大司马、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六百石以下为外朝也。”看来,听政殿这个小区如此布置应是按汉代政府机构体制设计的。这是魏王日常治事处,故听政门外、司马门内尚设有官舍,以为入值官员办事场所;而丞相及各卿官署则分列在司马门外大道两侧官署区内,既示有别中朝,又便于联系,成为一体®。左思《魏都赋》云:“听政作寝”,表明听政殿的性质相当传统朝寝制度之路寝。《礼记•玉藻》:“君,日出而视之(按:指视治朝),退适路寝听政。使人视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释服”。殿既名“听政”,从《玉藻》的叙述,其性质当甚明。况殿前有听政门,门前又有升贤门,应为朝门。看来二门之间的廷,应即魏王日常朝见群臣之所,廷左有尚书台。自升贤门直迄司马门,还置有官舍。以为入值官员办事处所,颇似《考工记》“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之值舍。这套配置,实与传统的“治朝”之制相似。本来路寝之廷乃燕朝,路门外、应门内之廷乃治朝。此二朝为君王日常朝见治事之所,均在禁中,故统称“内朝”,致李善释“中朝”为“内朝”,盖“中”本亦寓“内”之意。可见就朝的制度而言,中朝听政殿这组配置,不能说与《周礼》三朝之制的概念无涉。事实表明,仍是本这一传统的基本概念来规划的。其次,从中朝后宫这个小区的整体看,听政殿之后即为寝宫,这些寝宫的性质当属“小寝”或“燕寝”。这种“前朝后寝”之制的布局方式,与上引《玉藻》所述朝寝之制不正如出一辙吗?《礼记》本汉代经师解释周礼的论述,所以追根溯源,这一小区的规划格局实出于营国制度的传统之制,当是无庸质疑的。由是可见,曹魏邺城的宫廷区规划,以中朝后宫小区配在正殿祖社小区之左,而不列其后,表面看,似同并列,实则已避开城之规划主轴线的尊位,退而依附于正殿之东。如此安排,在礼制上与布署在正殿之后,并无差异,同样显现了正殿祖社小区之尊严。朝制体制的主次关系是至为明确的。可见此两小区在规划概念上不能等量齐观,在规划结构上自更不能视为“骈列”,以免曲解规划本旨。这是我们探讨邺城宫廷区规划,所应辨明的一个重要问题。总的说,曹邺宫廷区布局确是别具一格,既考虑了汉代政府机构体制的现实要求,又为发展营国制度传统作了新的尝试。

按各功能分区的实际需求,合理调整了城市用地的分配,克服西汉长安与东汉雒阳的城市用地比例失调的弊端,减少宫廷区用地,适当增加其他分区用地,以保持较为恰当的分配比例。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