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沿海城市的代表-天津、青岛和烟台

华北地区沿海城市的代表-天津、青岛和烟台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5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7108

标签:

摘要: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天津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条件:一个是中央政权定都北京,另一个是这个政权统一了南北。只有这样,天津才可能作为南方长途漕运进入首都所必经的门户港口而得到发展的机会。 天津起源于金朝设置的直沽寨。元朝灭金以后,营建新都,至元九年(I )改名为元大都(今...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天津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条件:一个是中央政权定都北京,另一个是这个政权统一了南北。只有这样,天津才可能作为南方长途漕运进入首都所必经的门户港口而得到发展的机会。

天津起源于金朝设置的直沽寨。元朝灭金以后,营建新都,至元九年(I )改名为元大都(今北京)。当时,由江南到大都的交通运输线无论是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还是沿海路北上至渤海湾,然后经海河人运河,都必须经过直沽。直沽寨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距离首都最近的漕船转运枢纽和漕粮储备基地。但是,天津真正以建制城市的面貌出现在中国历史上,那是在明朝永乐年间的事了。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直沽济渡而南,以其地为海运商舶往来之冲,宜设军卫,于永乐二年(1404)在直沽筑城,始置天津卫。

明代中叶以后,天津的城市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运河的全线畅通。自明代天顺(1457—1464)以后,运河成为沟通南北物资的重要商路,漕船也成了变相的商队。商贩百货云集,“粮艘商舶,鱼贯而进,殆无虚日”,“河间、保定,商贾多出其途”,从而造成了天津“通舟楫之利,聚天下之粟,致天下之货,以利京师”的地位®。日益增多的城居人口促进了商业活动,天津很快成长为北方新兴的商业城市。

开埠以前的天津,始终是作为首都北京的辅助城市而存在和发展的。尽管天津有着优越的自然区位,但是如果没有北京的防卫需要和转运漕粮之需,天津河海要津的地理优势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正是由于军队的屯集和漕、盐的发达,才刺激了天津的商业繁荣。清代,天津的海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长芦盐区被列为全国的十大产盐区之一,盐商也成了天津最大的商人。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天津被迫开埠,这在天津城市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性的意义。从这时起,天津成功地摆脱了作为北京附庸的处境,奠定了自己作为华北最大的海港和工商业城市的地位,成为华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天津开埠后,沟通了华北传统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由于天津港是蒙古地区,直隶、山西两省以及河南、山东北部的天然出人口,开埠后,各种外来商品越来越多地经过天津输往华北各地。

天津实际上已成为华北地区水陆交通的枢纽。开埠以前,天津已有了一个比较优越的航运系统,尤其是天津的西部和南部地区水网交错,夏秋时节运船可以把货物运送到天津周邻及山东、河南等地区。开埠前的天津近海运输仅限于国内南北之间粮食、木材、土特产等商品的交流,与海外各国基本没有直接联系,港口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地理优势。开埠后,天津成为北方最早开放的港口城市,外海远洋运输把天津商品市场与世界市场联系起来,使天津成为世界市场体系中的区域性商品转运中心。其次,天津与腹地之间的内河航运发展到5条航线,主要航道有1251公里,连接华北约22.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因此,在天津开埠之初,海关税务司评估这一状况时说:“在中国,除去上海或许还有广州,没有任何一个口岸像天津这样有着同内地如此良好的水路交通。”水路与陆路相结合,使天津在近代交通体系形成之前,就拥有了一个相当广阔的经济腹地:不仅囊括京津地区,而且往北包括张家口、蒙古,向南深人到河南省北部,往西则覆盖山西省各府县,甚至陕西关中一带。

到20世纪初,天津的经济腹地,几乎囊括了黄河以北的半个中国。在旧有的商贸流通体制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商贸流通机制,天津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得到极大的加强。西方的机器商品,通过天津可以进人冀、晋、鲁、豫、奉、吉、黑、陕、甘、蒙、新等省区;而各经济腹地的农副土特产品,也都经由天津出口或加工后输往海外。

19世纪末以来,华北地区矿山的开采、铁路的开通、民族工业的兴起,以及金融业的繁荣,都赋予了天津多功能中心城市的身份。天津也就在这一身份获得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对北京的依附地位,并进而取代北京,一变而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商业经济中心。

青岛和烟台是与天津经济腹地相重合的港口。作为港口,它们的微观地理条件都要优于天津,天津是易于淤积的河港,青岛和烟台都是非常优良的海湾型港口,但青岛和烟台的宏观地理区位却都不及天津,在19世纪中叶以前,由于运输条件的制约,它们的腹地都非常狭小,所以在城市发展上都不及天津。

烟台,扼据渤海湾的咽喉,居于我国北洋航线的适中位置。烟台港建港条件优越,基岩岸线长,前沿一般水深4一10米,最深处16米,岸线曲折,岬湾相间,又有芝罘岛、崆峒岛、扁担岛构成天然屏障。湾内波平浪静,泥沙淤积少,水域宽广。尤其芝罘东湾,水深域广,可停泊万吨级轮船,为不冻、不淤、无雾的天然良港。

烟台开埠后,西方列强先后在此设立领事馆,修筑大平湾码头、东西防波堤和北码头,在烟台山上立航标,并设置海关。在1872至1877年间,烟台对外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这里出口的重要土特产有粮食、花生、水果、蚕丝等农副产品和花边、台布等手工艺品,进口货物有轻工业产品、洋油、化学药品等。自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烟台港是山东唯一的商港,也是渤海和黄海沿岸重要的商业中心。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于1882年建成近代化的葡萄酒厂,尔后面粉厂、罐头厂等相继建立,使烟台成为我国轻工业发轫地之一。

青岛港位于胶州湾内的东岸。这里是山东半岛的南沿,正当我国北洋航线的中心,建港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胶州湾口窄内宽,东西宽15海里,南北长18海里,面积446平方公里,为伸入内陆的半封闭性海湾,天然深水航道水深在10—15米左右。青岛港既无泥沙淤积,冬季一般也不结冰,有良好的屏蔽条件,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天然良港。

1901年德国人在青岛建成小港码头,并开始修建胶济铁路。1904年胶济铁路竣工通车,同时也建成了青岛火车站和四方机车车辆厂。1906年,四个码头相继建成,实现了商港军港兼顾的计划。在城市建设上,德国人占据了青岛城市东南沿海环境最优美的地区,结合地形地貌,建造欧式建筑,形成了“红瓦、绿树、黄墙、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当胶济铁路通车和大港码头建成以后,青岛的商业贸易量急剧增长,人口也从1902年的15593人增加到1913年的53312人。

烟台、青岛僻处胶东半岛,港口没有通航良好的河流伸向内地,经济腹地非常狭小。这种条件,在古代社会根本没有办法发展出城市来,所以烟台和青岛的兴起比天津滞后,只能是在近代工业、铁路和远洋航海技术比较成熟之后才有可能。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