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时期水系的变迁

中国历史时期水系的变迁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2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6251

标签:

摘要: 我国的主要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山区或高原,向东流经广阔的平原注入大海。因此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有广大的河湖网,它们在历史时期曾经发生过频繁和复杂的变迁,这种变迁对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带来巨大的影响。 第—节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及其影响 论述我国东部平原...

我国的主要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山区或高原,向东流经广阔的平原注入大海。因此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有广大的河湖网,它们在历史时期曾经发生过频繁和复杂的变迁,这种变迁对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带来巨大的影响。

第—节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及其影响

论述我国东部平原的水系变迁,首先应该提到的是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九省区,在山东垦利县境入海。干流全长5464公 里,流域面积为752443平方公里。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曾北达海河,南抵淮河。因而就整个历史时期而言,黄河流域应包括今黄淮海平原的绝大部分。

黄河上游流经约3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黄土疏松,易受侵蚀。历史时期无节制的垦殖、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樵采,使得地面覆盖不良,土蚀严重,到处沟壑纵横。每遇暴雨季节,即将大量泥沙带至下游河床,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据陕县站多年观测,黄河平均年输沙量为16亿吨,最高时达33亿吨。其中1/4被输送入海,2/4堆积在利津以下的河口地区,平均每年造陆38平方公里,1/4堆积在利津以上的河道里,日积月累,河床淤高,成为悬河。同时,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为200〜700毫米,因蒸发量高,径流量十分贫乏,年际变化很大。据陕县站观测统计,黄河多年平均洪峰量度不超过1546立方米/秒,但历史上曾出现3.2万立方米/秒(1761年花园口)、3.6万立方米/秒(1843年三门峡)、2.2 万立方米/秒(1933年三门峡)、2.23万立方米/秒(1958牟花园口)和1.53万立方米/秒(1982年花园口)的大洪水和特大洪水。年内分配又极不均勻,大多集中在6—9月,且多为暴雨形式,往往在几天内倾泻年内一半以上的降水,洪水来时下游宣泄不及就泛滥成灾。

黄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公元前4世纪时就因水流混浊而有“浊河”之称。公元1世纪初有“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的说法。到了唐朝,“黄河”,一词成为古代对河水的固定名称。宋人说黄河“河流混浊,泥沙相半”。明人则更具体地说黄河平时“沙居其六”,伏汛时“则水居其二”。当然,在整个历史时期黄河的含沙量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随着中游水土流失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下游的决溢、改道也有剧有缓,这又与下游河道情况和防治工作有密切关系。但总的说来,10世纪的宋代以后,黄河下游的决溢改道愈演愈烈,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黄河下游决溢改道见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文献记载,约有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我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