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制图理论的确立

魏晋制图理论的确立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1-17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4253

标签:

摘要: 晋代制图家裴秀,在晋武帝时任尚书令,后当了司空,位列宰相,负责全国土地的区域管理工作,接触到各种地理书籍和地图。由于战争的缘故, 他所看到的流传下来的一些舆地图粗制滥造,内容简陋,使用困难。于是,他在考释《禹贡》中记载的山、海、河、湖以及古代九州和当时十六州的...

晋代制图家裴秀,在晋武帝时任尚书令,后当了司空,位列宰相,负责全国土地的区域管理工作,接触到各种地理书籍和地图。由于战争的缘故, 他所看到的流传下来的一些舆地图粗制滥造,内容简陋,使用困难。于是,他在考释《禹贡》中记载的山、海、河、湖以及古代九州和当时十六州的基础上,主持编绘了《禹贡地域图》共18幅。在这以前,他还把前人用细絹80匹绘制的幅面空前的“天下大图”缩编成一幅一丈见方的《地形方丈图》。其比例尺为“一寸为百里”,图上清楚地标出名山、大川、城镇等各种要素,使“王者”足不出户便知天下地理形势。这充分证明当时已经掌握了地图缩放技术,是制图史上的一大进步。

裴秀在制图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理论研究总结,尤其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图六体”,就是绘制地图的法则有六条:第一条叫分率,就是比例尺, 是用来区分地域大小的。第二条称准望,是用以确定彼此间方位的。第三条是道里,是用以确定路迹的里程的。第四条是高低起伏,第五条称方邪 (斜),指地面坡度的起伏。第六条是迂直,也就是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制图六体是对汉魏制图实践的理论总结,奠定了我国中古时期制图学理论的基础,推动了地图制图的发展,在世界制图学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另外,三国时期的陈卓(吴太史令)对星图的发展也有重大贡献。由于张衡制作的星图散失,陈卓在总结甘德、 石申、巫咸三家的基础上,绘制了一幅恒星和星座图,并且附有详细说明。星图总共有283宫,1465星。虽然此图没流传下来,但它对后代星图的影响很大。

南北朝时,星图似乎已成为士大夫阶层“上知天文”的必备知识,在达官贵人死后墓葬的壁画中还绘有星图。1927年在洛阳市以北的一座北魏墓葬的穹顶上,发现了一幅银河星图,银河纵贯南北,波纹呈浅蓝色,清晰细致,形象生动,以大小不等的小圆形表示星象,共有300多颗。 据专家考证,虽然这是一个局部星空,但它不仅有象征意义,同时也是一个实际上的星空。北魏银河星图是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中时代较早、幅面较大、星数较多的星象图。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