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造纸业的发展及历史意义

清朝时期造纸业的发展及历史意义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7-01-12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7344

标签:

摘要: 清代纸生产亦多出于南方。苏州府元和、长洲、吴三县共有纸坊36家,雇工800余人,可见规模之大。北方也有,如河北迁安产高丽纸,山东“毛头纸”,以桑树、楮树等皮为之,山西平阳府棉纸,陕西镇巴白河有皮纸,均销路不广。南方因造纸原料丰富,造纸业颇为发达。据严如煜《三省...

清代纸生产亦多出于南方。苏州府元和、长洲、吴三县共有纸坊36家,雇工800余人,可见规模之大。北方也有,如河北迁安产高丽纸,山东“毛头纸”,以桑树、楮树等皮为之,山西平阳府棉纸,陕西镇巴白河有皮纸,均销路不广。南方因造纸原料丰富,造纸业颇为发达。据严如煜《三省边防备览》记载,道光年间,陕南汉中地区西乡有纸厂20余座,定远纸厂逾百,洋县华阳也有小纸厂20余。大厂百数十人,小厂也有四五十人,山中竹木为其原料,所产销甘肃、湖北各地。当时南方各种纸中以泾县宣纸为最有名,原料用一种名为青檀树的乔木,经加工漂白,洁白柔籾,吸水性强,长期保存不变色,不虫蛀,有纸寿千年之誉,闻名于世。唯产低,只能满足部分书画家的需要,只有极少量用来印书,且价极贵。

清代印书最美的为产于浙江开化的开化纸,纸质细腻,洁白无疵,柔薄而韧性强,殿本多用之。此外,较有名的有江西连史纸,福建长汀一带杭连纸,泰和毛边纸,湖南浏阳皮纸,湖北宜都纸。四川绵竹纸也很有名,以当地所产竹为原料。清代因造纸技术提高,不仅能仿造澄心堂纸、薛涛笺,还制作许多各种色彩、图案、洒金银的蜡笺,成本贵于绸缎,今故宫博物院有藏。

清代新疆、西藏也产纸,新疆纸用桑皮、棉布、茧屑混合造成,粗厚强韧。西藏 造纸中心在江孜,原料用当地有毒的小灌木,浸碎而制,纸质粗劣,但能防蛀。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洋纸”的传人和倾销,传统的中国造纸业急剧衰落。

中国造纸业的地理分布发生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向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转移。首先是上海成为中国造纸业一大中心。清末光绪十七年李鸿章在上海杨树浦创办纶章造纸厂,是我国机器造纸之始。这是因为19世纪中叶以来,近代文化迅速发展,各种书报刊物用纸量大为增加,原先手工业式造纸已不适应机器印刷,又不能双面印刷,不能作为报刊新闻用纸,于是不得不引进机器,用现代化的设备造纸。同时除了本国自造纸外,还大量进口国外月光纸和白报纸。其次,东北黑、吉、辽三省自1931年日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利用当地的丰富资源,进行大规模造纸业建设,先后建成造纸工厂30余家,年产机制纸7〜11万吨。再次,“马关条约”后日帝侵占台湾,利用当地资源,先后在台东、台中、台北等地建造纸厂6家,年产机制纸4万吨。其他沿海城市如天津、杭州、广州和山东济南造纸工业都有一定的发展。其他内地省份造纸业寥寥无几。

纸的发明对世界人类文化的贡献,自不待言。我国历史上造纸业的地域分布和变迁,也反映造纸原料的变迁。唐代以前造纸原料以麻为大宗,北方尚居重要地位。唐宋以后,长江流域经济大为发展,又有丰富的藤、竹成为重要造纸原料,质量又高于麻纸。于是造纸中心逐渐向南方转移。再加上印刷业和书法艺术的需要,南方所产的纸品受到官府、文人和印刷商青睐,身价大增,从而促进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 Landsat陆地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 DC-DC电路MC34063A
  • 密度的变化规律
  • 中国沼泽湿地数据库
  • 第三纪的历史与演变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