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的最早来源

火药的最早来源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7-01-03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7818

标签:

摘要: 火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它的发展历程悠久而漫长。直到宋朝时,它才能科学地记录在典籍之上。 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曾公亮(999一1078年)接受了宋仁宗赵祯的旨意,带领丁度等几位同僚,着手编撰《武经总要》。曾公亮,字明仲,泉...

火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它的发展历程悠久而漫长。直到宋朝时,它才能科学地记录在典籍之上。

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曾公亮(999一1078年)接受了宋仁宗赵祯的旨意,带领丁度等几位同僚,着手编撰《武经总要》。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天圣年间中进士,后又任过郑州和开封的知府。这时他尚未当宰相,正是年富力强之际。他知道宋仁宗下旨编修兵书的用心,以求富国强兵之策。曾公亮和丁度等人抓得很紧,进展很快。

写到火药这一卷时,曾公亮等人费了一些心血,他们涉猎了不少古籍,但都难以解答“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火药” 这样的问题。

他们讨论后认为,火药的发现要首推那些炼丹士的试验。炼丹士们为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仔细地研究和炼制备式各样的物质。如认识到木炭是比木材更好的一种燃料,很多东西烧炼后都可以变成炭。又如硫黄,也是很容易着火的,它能化金银铜铁。炼丹士们控制硫黄,常常再掺入别的物质来控制硫黄的燃烧,这种物质有时采用硝石。硝石引人硫黄的燃烧过程之中,是火药被发现的关键性的一步。众多的炼丹士采用不同比例的硫黄与硝石搭配烧炼,这中间可能产生过爆炸。因为,西汉时为淮南王炼丹的八个方士,在将硝石与三黄(硫黄、雄黄、雌黄)共炼时,不用火而用水。这明显表明,刘安手下的这几个方士是有过硝石与硫黄搭配而引起爆炸经验的,由此可以猜测淮南王刘安已经掌握了火药的秘密。炼丹的方士称“火药”,也确实是将它当成 “药”来用的。古代医书记载:火药能治疮癖、杀虫、辟湿气和瘟疫。

后来,曾公亮在唐代的一本书《真元妙道要略》中查找到关于火药能引起“祸事”的记载。书中清楚地写着,将硫黄、硝石和蜜(烧后成为炭)三样合在一起燃烧,就会燃起很高的火焰而烧伤人和房屋,引起爆炸。这段文字已经说明了火药的成分:一硝、二硫、三木炭。

曾公亮等人还发现,火药发明之后,首先是用于娱乐之中。 三国时代巧思绝世的马钧,用纸包裹火药,做成爆竹。爆竹点燃后,会产生巨大的声响,给节日增添了欢乐气氛,于是人们便在除夕之夜燃放爆竹。利用火药还可以做成流星、烟火等游艺娱乐品。这些流星、烟火燃放起来可以出现各色的彩花,缤纷灿烂,很是壮观……隋炀帝时常在宫中燃放烟火,作为游戏节目。

火药点燃后,会产生巨大的爆炸。这一点当然会被运用到军事和战争之中。关于火药在军事上的运用,这才是曾公亮、丁度等人关注的重点。他们很快就从史书中查到了第一次在军事中使用火药的记载:唐哀帝登基时,唐朝已是摇摇欲坠了,时时要与叛军作战。唐哀帝天祐元年(904年),唐将郑瑶奉令攻打豫章 (今江西南昌)城。在攻城部队中,郑瑶的部队不是主力,但他的部队却使用了火药,用抛石机向龙沙门抛射了许多火药球,城楼上引起大火,烧得守城士兵手忙脚乱,死伤不少。郑瑶乘势率领一部分壮士突击,快就攻人了豫章城。唐哀帝为表彰他的功勋,提升他为检校司徒。

再往后,关于火药用于军事的情况大都是宋朝的事情,曾公亮等人就不太生疏了。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年),兵部令史冯继升向宋太祖进献“火箭法”,以装备军队。这种“火箭”就是将火药包扎在箭头上,作战时,点燃火药包上的引线,再用弓箭将火箭射出,落入敌阵中火药包就会爆炸燃烧,杀伤敌人。宋太祖灭南唐时,就用过火箭、火炮。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 神卫水军队长唐福向真宗皇帝进献火箭、火球、火蒺藜。过了两年,冀州团练使石普说能制造火球、火箭等火器,真宗皇帝还亲自看过石普的演示。

经考证,曾公亮和丁度在《武经总要》的第11卷和第12卷中,记录下三种火药武器(毒药烟球、火炮、蒺藜火球)的火药配方。如制5斤重的毒药烟球要用焰硝30两、硫黄15两、木炭末5两,还要加进巴豆、础霜、狼毒、黄错、草乌头、竹前、蔴茹、小油、桐油、沥青等。这种烟球可用火炮发射到敌阵之中,其毒烟熏人后,会导致口鼻流血,根本无法再战斗了。虽说这三种火药武器的添加物太多太杂,影响爆炸力,但其中的硝石、硫 黄、木炭的比例为60:30:10,这与现代黑色标准火药的配方比例较为接近,说明曾公亮等人在《武经总要》中记录的火药配方是十分科学的。

同时,《武经总要》中还详细地记载了一些火药武器(如大炮)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以及相应的效果。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曾公亮等人终于编撰完成了40卷的《武经总要》,这部兵书堪称当时最为完备的军事科技著作。 它在军事科技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可以说,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记载有火药配方和火药武器的著作,同时,它也标志着火药和火器的运用,在北宋时已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人不仅用火药制造娱乐品(爆竹、烟火),而且用来作为武器, 这当然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稍后一点,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时,寿春府(今安徽寿县)有人制造出一种“突火枪”。它以巨竹为筒,里面有子窠,填装火药,燃放时子窠会突然射出去,杀伤敌人,并发出巨大的声响,在150步的范围都能听见这声音。这种火器,可以称之为管形火器,即最原始的枪炮,这当然要比用机械抛掷火药武器先进一些,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管形武器承受不了火药爆炸的冲击力,故而在实战中还不能发挥更大的威力。

我国的火药在13世纪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到14世纪传到欧洲,西方的侵略者在17世纪时,又反过来用火药武器侵略我国, 强占我国的领土,这真是“火药的遗憾”。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