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况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况


发布日期: 2016-05-16 更新日期: 2016-05-16 编辑:from_marsh 浏览次数: 9196

标签:

摘要: 1.地理位置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境内,控制范围以锡林河流域自然分水岭为界,总面积580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43°26′至44°33′,东经115°32′至117°12′。处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与大兴安岭西侧低山丘陵接壤。北界...

1.地理位置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境内,控制范围以锡林河流域自然分水岭为界,总面积580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43°26′至44°33′,东经115°32′至117°12′。处于内蒙古高原东部,与大兴安岭西侧低山丘陵接壤。北界以图古日格苏木制高点,沿赤峰市边界到海拔1561米制高点为东界,沿分水岭向西经白音锡勒牧场洪格尔敖包到巴彦呼热牧场蘑菇场制高点为南界,至阿巴嘎旗岗更锡力向西北到阿巴嘎旗浑迪乌苏为西界。。198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7年加入联台国教刷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湿地生态系。

2.地貌

属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内蒙古海西褶皱带的东南部,多为中生代火山岩及第三纪与第四纪初喷溢的玄武岩,岩层平缓,第四纪松散沉积岩有广泛覆盖,地势南高北低,锡林河从东向西横穿保护区,沿岸东西绵延分布有风积沙带,沙丘起伏,以沙垄与新月形沙链波状沙地为主,相对高差多在10-20米,基本固定,仅局部有流沙裸露,沙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与灰腾梁南面的浑善达克沙地断续相连,成为浑善达克沙地最北分布区。沙带以北为构造剥蚀高平原地区,地形起伏,缓丘与沟谷相间,高度50—150米,最大高差不超过250米。流域以南为玄武岩台地,台地西部虽较平坦,但因构造活动及剥蚀作用,形成了向西北方向倾斜下降的地貌。

3.水文

锡林郭勒盟境内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河流大多数为内陆河,主要有乌拉盖河、巴拉根河、锡林郭勒河、高格斯太河;外流河有滦河水系。流域面积为2600平方公里,平均最大流量为6.6立方米/秒,最小为0.07立方米/秒,年均为0.7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23亿立方米。境内泉水出露甚多,但流量不大,流程不长。全盟有大小湖泊 1363 个,天镶地嵌在辽阔的草原上,总蓄水量 35 亿立方米,其中淡水湖 672 个,蓄水量 20 亿立方米。较大的湖泊有 4 个:乌拉盖湖、查干淖尔、白音库伦诺尔湖、浩勒图音诺尔湖。

4.气候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气候为温带半干旱区,由于受东部大兴安岭山地的影响,具有由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过渡的特征,但是绝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的半干旱气候所控制。年均温为-1~2℃,年降水量300~450毫米。区内水资源丰富,对草原的牧草生长十分有利。冬季积雪充足,为第二年牧草返青积蓄了水分。

锡林郭勒盟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迅速,风多风大雨量少;夏季凉爽多雨,雨量变率较大;秋季天气凉爽,天气晴朗,风力不大,气候稳定;冬季漫长严寒,总降雪量一般在 10 ~ 20 毫米。

5.土壤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是发育在栗钙土上的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在半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在黑钙土上的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地带性土壤为黑钙土和暗栗钙土,分别分布有黑钙土区,碳酸性黑钙土区,暗栗钙土区,栗沙土与沙栗土区,厚层暗栗钙土区,草甸、沼泽六个土区。

生物资源

锡赫郭勒草原是我国境内最有代表性的丛生禾草——根茎禾草(针茅、羊草)温性真草原,也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亚洲东部草原亚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原生草原部分。保护区内生境类型独特,拥有草原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并能全面反映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过程。目前,区内已发现有种子植物74刻299属658种,苔藓植物73种,大型真菌46种,其中药用植物426种,优良牧草116种。保护区内分布的野生动物反映了蒙古高原区系特点,哺乳动物有黄羊、狼、狐等33种,鸟类有76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鹳、黑鹳、大鸨、玉带海雕5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草原雕、黄羊等21种。该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在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占有重要的空间位置和明显的国际影响。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